[实用新型]铝油冷器的防漏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6613.7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4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挺;胡恩波;李其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申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3/10 | 分类号: | F28F3/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4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油冷器 漏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冷器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铝油冷器的防漏油结构。
背景技术
铝油冷器由于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被广泛地应用到发动机、变速箱等领域。铝油冷器包括多组芯片组件,该多组芯片组件相互叠加并焊接固定。所述的芯片组件包括上芯片、下芯片及翅片。所述的上芯片和下芯片上分别设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的上通孔和下通孔相对的孔口处分别设有上翻边和下翻边。上翻边和下翻边相互套合并焊接固定。所述的上芯片和下芯片之间形成油侧通道,所述的翅片设于所述的油侧通道内。所述的上芯片的侧边与相邻组的芯片组件的下芯片的侧边焊接固定,该上芯片和该相邻组的芯片组件的下芯片之间形成水侧通道。所述的下芯片的侧边与相邻组的芯片组件的上芯片的侧边焊接固定,该下芯片和该相邻组的芯片组件的上芯片之间也形成水侧通道。油侧通道和水侧通道相互独立,通过水侧通道内的水来对油侧通道内的油进行降温。此种现有技术的铝油冷器的防漏油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此种铝油冷器在相邻的两组芯片组件在焊接的过程中,只是将该两组芯片组件的相邻的两片芯片的侧边进行焊接,焊接面积较小,出现虚焊时容易出现漏油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出现漏油现象的铝油冷器的防漏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铝油冷器的防漏油结构,包括多组芯片组件,该多组芯片组件相互叠加并焊接固定;所述的芯片组件包括上芯片、下芯片及翅片;所述的上芯片和下芯片上分别设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的上通孔和下通孔相对的孔口处分别设有上翻边和下翻边;所述的上翻边和下翻边相互套合并焊接固定;所述的下芯片的边缘处设有向下凹陷的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的槽底为平面;所述的下芯片的环形凹槽的槽底的下表面与相邻的芯片组件的上芯片底板的边缘的上表面焊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铝油冷器的防漏油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铝油冷器的防漏油结构的下芯片的边缘处设有向下凹陷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槽底为平面,该槽底的下表面与相邻的芯片组件的上芯片底板的边缘的上表面焊接,这样可增大下芯片与相邻的芯片组件的上芯片之间的焊接面积,避免出现漏油的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环形凹槽的外侧壁为斜面,所述的斜面的倾斜角为98°;所述的上芯片的侧壁也为斜面,所述的斜面的倾斜角也为98°;所述的环形凹槽的外侧壁与相邻的芯片组件的上芯片的侧壁贴合并焊接。采用此种结构后,可使得环形凹槽的外侧壁与相邻的芯片组件的上芯片的侧壁之间贴合较紧密,焊接效果较好,可避免出现虚焊的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上翻边和下翻边的焊接处外套合有垫圈,所述的垫圈的上表面与上芯片焊接,所述的垫圈的下表面与下芯片焊接。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垫圈焊接在上芯片和下芯片之间,使得油侧通道的密封效果较好,避免油从上翻边和下翻边的焊接处漏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垫圈的内壁与所述的上翻边和下翻边的焊接处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间隙为0.5-1.5mm。采用此种结构后,所述的间隙为垫圈热胀冷缩留有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间隙为1mm。此种设计为最佳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铝油冷器的防漏油结构的上芯片、下芯片、翅片和垫圈组装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铝油冷器的防漏油结构的下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铝油冷器的防漏油结构的两组芯片组件组装之后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上芯片,1.1、上通孔,1.2、上翻边,2、下芯片,2.1、下通孔,2.2、下翻边,2.3、环形凹槽,3、翅片,4、垫圈,5、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铝油冷器的防漏油结构包括多组芯片组件,该多组芯片组件相互叠加并焊接固定。所述的芯片组件包括上芯片1、下芯片2及翅片3。所述的上芯片1和下芯片2上分别设有上通孔1.1和下通孔2.1,所述的上通孔1.1和下通孔2.1相对的孔口处分别设有上翻边1.2和下翻边2.2,所述的上翻边1.2和下翻边2.2相互套合并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申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申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66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多功能平移式喷灌机
- 下一篇:火车转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