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空中机器人的核辐射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6435.8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1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霍建文;张华;刘满禄;张静;王姮;徐小龙;史思总;晋文科;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T1/00 | 分类号: | G01T1/00;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中 机器人 核辐射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中机器人的核辐射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核电站的大量建设、民用核辐照设施的普遍使用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也越来越重要;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是致命的,因此远离操作与智能化监测设备是核实施不可缺少的工具。
传统移动核辐射监测系统都配有辐射探测仪、定位系统、实时信号传输系统,但发明单位在项目使用过程中发现,传统系统以常规生产作业为主,量程、体积、重量、开放性、模块化、可扩展性、灵敏度等方面常常难以满足移动与固定结合的监测需要,并且在核事故、核废物处置情况下,移动监测车、直升飞机等大型设备对事故现场无法进行实时监控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空中机器人的核辐射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核辐射环境进行远程、实时地在线监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提供一种基于空中机器人的核辐射监测系统,包括用以对核辐射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实现对核辐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的空中机器人;以及
用于接收空中机器人采集的核辐射环境信息且依据核辐射环境信息远程控制空中机器人动作的事故现场控制系统。
本申请的基于空中机器人的核辐射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空中机器人建立核辐射环境实时网络化在线监测系统,以及配合地面监测中心完成对核辐射环境的监测、预警和应急等任务;该系统将小型化、多功能的辐射剂量探测器和3G通信等技术与空中机器人相结合,通过FPGA数据处理技术,形成小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现场监测能力,为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
2)利用FPGA微处理器进行逻辑控制、数据存储与处理一体的多功能核辐射监测系统,较传统核辐射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缩减甄别电路等电路的数量,缩小印制板的面积,从而更好地达到空中机器人搭载的小型化的要求。
3)将空中机器人技术、GPS定位技术、2.4G无线通信技术及3G网络技术结合应用于监测系统上,在遇到放射性污染、核反恐与安全事故后可以紧急调整监测点位置,改变局部监测点密度,增强数据可靠性。
4)将监测点传回的实时数据及监测数据发布于若干个移动终端,让关注放射性污染的公众可以看到最新数据,有利于安抚群众。
5)采用本系统能够在核辐射环境地点对现场的放射线种类、剂量、面积等进行实地、快速、准确地测量,并利用无线通信系统,提供远程、实时的数据服务,为救援行动提供支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核辐射监测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核辐射监测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核辐射监测系统的原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的辐射剂量探测器与数据采集板卡模块连接的原理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外一个实施例的事故现场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空中机器人的核辐射监测系统,如图1,可以包括空中机器人,用以对核辐射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实现对核辐射环境的实时监测;以及事故现场控制系统,用于接收空中机器人采集的核辐射环境信息且依据该核辐射环境信息远程控制空中机器人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64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