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成像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6334.0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5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应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理念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2B1/04;G02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来,在移动电话用相机模块、数字静态相机(DSC)、便携式摄像机和PC相机(附接至个人电脑的成像设备)领域中的研究工作方兴未艾,这些设备都与图像提取系统连接。为使与这样的图像提取系统相关的相机模块获得图像,最重要元件之一是产生图像的成像镜头。
手机镜头的研发工作是在九十年代末期才开始的,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有了快速的发展,珠三角的所有光学企业几乎都在生产手机镜头。目前可拍照手机已经逐渐取代了低端的数码相机。手机镜头的像素也越来越高,国内手机市场的标准配置是前置镜头采用VGA镜头,后置采用2M以上的镜头。国外手机市场要求更高,已经达到前置2M,后置5M以上的配置。因此对低成本高像素的手机镜头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成像效果优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及从物体侧依次设置于镜筒内的第一镜片、隔圈、第二镜片、垫圈及红外截止滤光片;所述镜筒内侧呈直筒型设置,所述第一镜片为凸凹型正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非球面,其顶点的曲率半径R1小于1.0mm;第二表面为非球面,其顶点的曲率半径R2大于1.0mm;所述第二镜片为凹凸型负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为非球面,其顶点的曲率半径R3大于2.0mm小于5.0mm;所述第四表面为非球 面,其顶点的曲率半径R4大于5.0mm;第一镜片由环烯烃共聚物塑胶材料制得,第二镜片由PC塑胶材料制得,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由玻璃制得并镀有滤光膜。
优选的,所述第一镜片的厚度控制在0.3-0.4mm,所述第二镜片的中心位置厚度控制在0.5-0.8mm,边缘位置厚度小于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R1大于0.3mm小于1.0mm,所述R2大于1.5mm小于10.0mm,所述R3大于3.0mm小于5.0mm,所述R4大于10.0mm。当曲率半径为无穷大时,即为一接近平面的曲面,此时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中垫圈皆采用环保塑胶材料,不用金属件,成本优势明显;第一、二镜片的设置情况,方便镜片的注塑成型有利于自动组装及自动剪片机的作业,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第一镜片采用环烯烃共聚物塑胶材料,第二镜片使用聚碳酸酯塑胶材料,既能保证成像效果,又能通过环测的要求,而且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此镜头结构有别于业界的台阶式结构,采用直筒式组装,更好的保证同心度,提升镜头的生产良率及效率。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1中,本实用新型成像镜头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0及从物体侧依次设置于镜筒10内的第一镜片20、隔圈30、第二镜片40、垫圈50及红外截止滤光片60;所述镜筒10内径直筒式设置,所述第一镜片20为凸凹型正镜,从物 体侧依次包括第一表面22以及第二表面24,所述第一表面22为非球面,其顶点的曲率半径R1小于1.0mm,所述第二表面24为非球面,其顶点的曲率半径R2大于1.0mm,所述第二镜片40为凹凸型负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第三表面42以及第四表面44,所述第三表面42为非球面,其顶点的曲率半径R3大于2.0mm小于5.0mm;所述第四表面44为非球面,其顶点的曲率半径R4大于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理念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理念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6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功率模块电源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引脚装配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