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6007.5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5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冯静;付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12 | 分类号: | B60R22/12;B32B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安全带。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乘员起到保护作用,具体作用方式如下:在卷收器的作用下,织带被拉紧,限制乘员的位置,避免乘员与车辆内饰形成二次碰撞,造成伤害。由于撞击后乘员在惯性作用下,前冲严重,乘员与安全带织带接触的部位(如胸部、胯部)受到织带的反作用力。一方面,此压力值不能过小,需要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对乘员提供必要的约束力,有效限制乘员位置;另一方面,因为人类的身体非常脆弱,受到大的压力时,会使骨骼和内脏受伤害,所以此压力值又不能过大,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以解决现有安全带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包括织带,所述织带由至少两层材料构成,所述织带与人体接触一侧为弹性结构层,所述弹性结构为多层,每一层对齐排布或交错排布;所述织带另一侧为化纤材料层。
其中,所述弹性结构层设有海绵或发泡或泡沫。
其中,所述化纤材料层的材质为聚酯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增设弹性结构层,车辆发生碰撞时起到减震吸能的作用,减小人体所受冲力,缓解伤害,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织带;
2:弹性结构层;
3:化纤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现有的安全带安全性能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包括织带1,所述织带1由至少两层材料构成,所述织带1与人体接触一侧为弹性结构层2,所述织带1另一侧为化纤材料层3。
进一步的,所述织带1由至少两层材料构成,所述织带1与人体接触一侧为弹性结构层2,增加整体的舒适度。
其中,所述弹性结构层2设有海绵或发泡或泡沫,优选海绵,具体弹性结构参数和制造工艺参数,需要根据实车状态选取并通过CAE仿真、模拟实验或碰撞试验进行验证。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结构层2可设计为任意几何形状,所述弹性结构层2设为多层,可对齐或交错排布,优选交错排布,可大幅度提高缓冲效果;所选弹性材质易变形的特点,使整条安全带显示柔软的特性,可以提高安全带的佩戴舒适性。
其中,所述弹性结构层2可以布置在整条织带1一侧,或者布置在织带1与人体接触的重要部位,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当车辆发生碰撞后,弹性结构层2变形吸收人体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缓解人体受到的压力。
其中,所述弹性结构层2与人体接触紧密,吸能速度快,有害作用时间极短,因此对人体局部的伤害微乎其微,显著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织带1另一侧为化纤材料层3,其材质为聚酯纤维,限制乘员位移的作用,避免乘员过度前冲,防止二次碰撞产生的伤害。
上述方案中,通过增设弹性结构层,车辆发生碰撞时起到减震吸能的作用,减小人体所受冲力,缓解伤害,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6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锥间融合器
- 下一篇:可调速的焊接用工件翻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