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识别交通信号灯的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6002.2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0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颤;臧宏;张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67 | 分类号: | G08G1/096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交通 信号灯 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灯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识别交通信号灯的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交通信号灯常采用红、黄、绿三色灯,由于红绿色盲人员无法识别目前交通信号灯,故此人群无法参加驾驶资格考试。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道路建设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汽车已经进入了各个家庭之中;但是色盲、色弱的人却不能开车,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目前有一部分基于形状区分红绿信号灯的发明,但其需要特制的信号灯,需要更改目前交通设施,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并不能有效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红绿色盲无法开车带来的不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识别交通信号灯的装置及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交通信号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识别交通信号灯的滤光镜片结构和用于将滤光镜片结构固定在车辆顶部内饰板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包括:用于与车辆顶部内饰板连接的第一支架和与第一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滤光镜片结构包括:与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的固定部、位于固定部上的红色滤光镜片、位于固定部上的黄色滤光镜片和位于固定部上的绿色滤光镜片。
可选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位于第一支架本体一端的用于与车辆顶部内饰板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部和位于第一支架本体另一端的用于与第二支架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部。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为方形框架,方形框架的一端与所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绿色滤光镜片位于所述黄色滤光镜片的上方,所述黄色滤光镜片位于所述红色滤光镜片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方形框架的两内侧设置有凹槽结构,红色滤光镜片、黄色滤光镜片、绿色滤光镜片通过所述凹槽结构卡接在所述方形框架中。
可选地,所述方形框架的两内侧分别设置有旋转孔,红色滤光镜片的两端、黄色滤光镜片的两端和绿色滤光镜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旋转轴,红色滤光镜片、黄色滤光镜片和绿色滤光镜片通过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方形框架上的旋转孔的配合与所述方形框架转动连接。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顶内饰板,还包括以上所述的识别交通信号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识别交通信号灯的滤光镜片结构和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一端和所述车顶内饰板转动连接,第一支架另一端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滤光镜片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的固定部、位于固定部上的红色滤光镜片、位于固定部上的黄色滤光镜片和位于固定部上的绿色滤光镜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识别交通信号灯的装置的保持架和车顶内饰板可转动连接,且保持架本身也可折叠,因此在不需要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将该装置折叠后放置在车顶内饰板附近,使得该装置不需要占用车辆驾驶室内过多的空间;而当需要使用该装置时(例如驾驶员为红绿色盲患者),此时可以展开该保持架,并调整该装置的位置,使得该装置位于驾驶员的前方视线处,进而使得驾驶员可以通过该装置准确识别交通信号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让红绿色盲、色弱人员安全驾车,同时在雨雾天气,可以让一些近视人员正常辨识交通信号。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中识别交通信号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中识别交通信号灯的装置的第一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中识别交通信号灯的装置的滤光镜片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中识别交通信号灯的装置的滤光镜片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图中:1、滤光镜片结构;2、保持架;3、车顶内饰板;101、固定部;102、绿色滤光镜片;103、黄色滤光镜片;104、红色滤光镜片;201、第一支架;202、第二支架;1011、凹槽;1012、旋转孔;1013、旋转轴;2011、第一支架本体;2012、第一转动部;2013、第二转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60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