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油灌孔板件垫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5312.2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9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树雄;赵爱波;张孝伟;郑原锋;陈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锐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00 | 分类号: | B26D7/00;B26D7/01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郭晓刚;俞诗永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油灌孔板件 垫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油灌孔板件的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碳油灌孔板件垫板。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中单面碳油灌孔电路板被广泛用于玩具、小家电等领域。在碳油灌孔电路板生产的过程中,传统工艺是直接使用垫板钻通孔后放置于工作台的台面上,并将多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定位片放置在垫板上,对单面碳油灌孔电路板(以下简称板件)进行对位支撑,也就是在每个孔的外侧设置一个定位片,这些定位片将电路板撑起,工作台内的抽风机通过垫板上的通孔对板件的灌油孔抽风,从而进行灌孔。在灌孔过程中,由于台面孔的分布与板件上的灌油孔分布不一致,这就造成灌孔时各灌油孔抽风的风力不均匀,这会导致部分灌油孔的下油量过大,同时部分灌油孔则无油,并且容易产生碳油拖尾现象导致电路短路。此外,采用定位片定位时由于定位片有一个高度,使靠近定位片的灌油孔和工作台面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这会导致出现喷油和下油等不良现象。一旦生产时间周期比较长时,台面及垫板孔容易发生堵塞难以清理,并且拆卸后重新对位难度高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各灌油孔的风力不均,靠近定位片的灌油孔和工作台面之间存在较大间隙等缺点,提供一种碳油灌孔板件垫板,这种碳油灌孔板件垫板能够有效的让各灌油孔的风力保持一致,并大幅减小灌油孔和工作台面之间的间隙。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碳油灌孔板件垫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网、用于支撑板件的上垫板、四个下垫板和至少两根定位钉,所述四个下垫板依次首尾相接、组成中空的支架,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支架底端,所述定位钉安装在支架上,所述上垫板上开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数目与定位钉的数目相同并且两者一一对应,所述上垫板放置在支架上,并且所述各定位孔分别套在对应的定位钉上,所述定位钉顶端比上垫板高0.5-0.8毫米。板件通过板件定位孔套在定位钉上,由于定位钉顶端比上垫板高0.5-0.8毫米,因此灌油孔和上垫板之间基本没有间隙,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喷油和下油等不良现象,并且上垫板已与拆卸清洗,清洗后也便于安装和定位。而中空的支架,使得下方的抽风机抽风时,各灌油孔的风力基本相同。
较优的方案,所述定位孔为喇叭孔,所述喇叭孔包括顶部的小孔和位于小孔下方的大孔,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3毫米,大孔的直径为4-5毫米。采用喇叭孔,能够有效解决使用直通孔时由于气流不垂直导致碳油往周围飘油拖尾,造成电路短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对垫板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中空的支架使得各灌油孔的风力比较均匀;采用定位钉支撑和定位,让上垫板便于安装和拆卸,并且有效减少灌油孔和上垫板之间的间隙;定位孔设计成喇叭孔,避免出现碳油往周围飘油拖尾的现象;过滤网则能避免油墨堵住工作台的抽气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零件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1定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的零件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碳油灌孔板件垫板,包括过滤网1、用于支撑板件6的上垫板2、四个下垫板301和至少两根定位钉4,所述四个下垫板301依次首尾相接、组成中空的支架3,所述过滤网1安装在支架3底端,所述定位钉4安装在支架3上,所述上垫板2上开有至少两个定位孔5,所述定位孔5的数目与定位钉4的数目相同并且两者一一对应,所述上垫板2放置在支架3上,并且所述各定位孔5分别套在对应的定位钉4上,所述定位钉4顶端比上垫板2高0.5毫米。由于定位钉4顶端比上垫板2高0.5毫米,板件6是通过板件定位孔套在定位钉4上的,因此板件6的灌油孔和上垫板2之间的间隙大幅减少,有效的避免出现喷油和下油等不良现象,并且上垫板2已与拆卸清洗,清洗后也便于安装和定位。而中空的支架3,使得下方的抽风机7抽风时,各灌油孔的风力基本相同。
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孔5为喇叭孔,所述喇叭孔包括顶部的小孔501和位于小孔501下方的大孔502,所述小孔501的直径为2.3毫米,大孔502的直径为4.5毫米。采用喇叭孔,能够有效解决使用直通孔时由于气流不垂直导致碳油往周围飘油拖尾,造成电路短路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锐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锐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53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