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包片机上使用的极板推送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54759.8 | 申请日: | 2014-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6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罗土福;蔡坤股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丰泽雅志电池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B65G47/82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片机上 使用 极板 推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包片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包片机上使用的极板推送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极群包片工序基本采用手工作业为主,取确定重量范围内的正、负极板各若干片以及隔板纸一包,工人手工进行正极片、隔板纸以及负极片有序的叠加完成包片作业,采用人工完成,完成的效率随着工人的工作复杂程度、疲劳程度、情绪、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由于是人工操作,该动作不可能长时间高强度进行,生产效率较低。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包片机,这些包片机的质量层次不齐,一般存在故障率高,极群的极板整齐度不够,影响蓄电池的品质。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包片机,该类包片机主要包括机架以及装设于机架上的供正负极板机构、供隔板纸机构、包片叠加机构以及用于从供正负极板机构上输送正、负极板至包片叠加机构上的极板输送机构,该包片叠加机构包括包片叠加主体以及与包片叠加主体连接并用于承接极板输送机构上的正、负极板并推送至包片叠加主体内的极板推送机构。现有极板推送机构结构一般采用气缸作为动力来实现推动动作,该推动方式不够平稳,收放不够自如、推送极板的准确度差,而且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片机上使用的极板推送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极板推送机构设计不够理想,推动方式不够平稳,收放不够自如、推送极板的准确度差,而且故障率高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片机上使用的极板推送机构,包括装设于包片叠加主体上的左、右引道板以及用于把左、右引道板上的对应的负、正极板分别推向包片叠加主体内的左、右极板推动组件,所述左、右引道板顶面上均设有条形推槽,所述左、右极板推动组件均包括推动电机、转动杆、拉动杆以及装设于条形推槽中的推向块,该转动杆一端部左侧面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该转动杆另一端部右侧面与转动杆一端可转动的连接,该转动杆另一端以带动推向块在条形推槽中作往返滑动的方式与推向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引道板顶面上均设有左、右挡条,该左、右挡条位于上述条形推槽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左、右引道板底面设有两间隔布置的导杆,所述推向块底部可滑动地套设导杆上。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极板推送机构结构新颖,采用电机配合转动杆、拉动杆以及推向块的方式实现推动,使得推动更加地平稳,收放自如、往复行程固定,推送极板更加地准确到位,故障率低。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大大提高了包片机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包片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自动包片机,包括机架1以及装设于机架1上的包片叠加机构2、供隔板纸机构3、供正负极板机构、排出极群机构4以及用于从供正负极板机构上输送正、负极板至包片叠加机构2上的极板输送机构5。该包片叠加机构2包括包片叠加主体20以及与包片叠加主体20连接并用于承接极板输送机构5上的正、负极板并将其推送至包片叠加主体20内的极板推送机构。
参照图2、图3和图4。所述极板推送机构,包括装设于包片叠加主体20上的左、右引道板21、22以及用于把左、右引道板21、22上的对应的负、正极板分别推向包片叠加主体20内的左、右极板推动组件,所述左、右引道板21、22顶面上均设有条形推槽210,所述左、右极板推动组件均包括推动电机230、转动杆231、拉动杆232以及装设于条形推槽210中的推向块233,该转动杆231一端部左侧面与电机23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该转动杆231另一端部右侧面与转动杆231一端可转动的连接,该转动杆231另一端以带动推向块233在条形推槽210中作往返滑动的方式与推向块233连接。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左、右引道板21、22顶面上均设有左挡条240和右挡条241,该左、右挡条240、241位于条形推槽210的前后两侧,该左、右挡条240、241的设计,使得极板在推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跑偏现象。所述左、右引道板21、22底面设有两间隔布置的导杆250,所述推向块233底部可滑动地套设导杆250上,该导杆250的设计,使得推向块233在推送的过程中滑动更加的平稳。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丰泽雅志电池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丰泽雅志电池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47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超声速飞行器牵带式帽罩抛弃方案
- 下一篇:眼镜及其镜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