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养殖水面诱捕棒花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4732.9 | 申请日: | 2014-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5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尹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一统渔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9/06 | 分类号: | A01K69/0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21135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 水面 诱捕 棒花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捕鱼装置,特别是一种养殖水面诱捕棒花鱼装,属于捕鱼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棒花鱼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棒花鱼属的鱼类。在中国,分布于鸭绿江和辽河水系等,体长可达6.6厘米,常栖息于平原河流水清以及沙底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辽宁营口、丹东。多栖息于底质松软、水草丛生的水体。冬季游动迟缓,在深水底层越冬。以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一般于清明前后在河湾或湖汉水草丛生的地方繁殖,分批产卵,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适应性强,能耐寒、耐碱:耐缺氧。可在各种水域中生活。为广布性鱼类,个体小,生长较快。1龄鱼性成熟,4~5月繁殖,在沙底掘坑为巢,产卵其中,雄鱼有筑巢和护巢的习性。辽宁棒花鱼杂食性,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端足类等,为底层小型鱼类,河口区内河、湖泊习见。除少数高原地区外,几乎分布于全国各水系。
目前,人们在大河、湖水面捕棒花鱼时,一般都是使用传统的撒网、拉网、挂网等捕鱼网具,由于大河、湖的水面较宽,河、湖的水边水草、杂草多,河、湖底床较为复杂,坑、沟、乱石、木桩较多,水位较深,又由于这些水面中的鱼类食物缺乏,棒花鱼类的活动量大、活动范围广、居无定所、依草而居,加之鱼类的生理生活习性不同,所述南北气候的温差不同,水库、大河、大湖、养殖水面所存在的水质不同,温差各有差别,水体结构与形状结构的深浅不同,即造成各水域的鱼类觅食等情况也各有不同,所以使用传统的工具捕捞棒花鱼易造成撒网、拉网、挂网等捕鱼网具损坏严重、捕鱼量少、劳动强度大、捕鱼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捕鱼量多、劳动强度小、捕棒花鱼效果好、能够满足捕捞棒花鱼需求的一种养殖水面诱捕棒花鱼装置,克服现有的捕鱼网具在捕棒花鱼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殖水面诱捕棒花鱼装置包括网墙包围而成的喂鱼台,所述喂鱼台有网墙三面包围一面开口,在喂鱼台正面的网墙上面开设有一进鱼口,进鱼口上安装有钢条倒须,钢条倒须有网墙固定,在钢条倒须顶端设置有固口架,固口架上连接有集鱼箱,集鱼箱有网墙四面包围,所述集鱼箱为圆形,在圆形集鱼箱两侧与后端分别设置有三个取鱼袋进鱼口,三个取鱼袋进鱼口与网墙后面分别连接有三个取鱼袋,所述三个取鱼袋有上下网纲绳连接固定并分别有各自的二个钢条支撑圈支撑内部空间一直延伸到取鱼口拉袋桩上面,所述三个取鱼袋进鱼口上面连接有三个进鱼口内倒须,三个进鱼口内倒须向里内凹延伸连接有三个内倒须口,三个内倒须口分别有各自的内倒须口拉绳连接固定,所述喂鱼台、集鱼箱、取鱼袋相互之间的连接均有网墙、上下网纲绳、定置桩、集鱼箱定位桩、取鱼口拉袋桩相互连接固定包围而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捕鱼的: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喂鱼台,让棒花鱼类每天定时的在喂鱼台吃食,十几天后就可以形成棒花鱼类的公共采食区,因为棒花鱼类在吃食过程中能够发出一种超声波,可将方圆上千米内的同类鱼很快聚集到一起前来吃食,棒花鱼类一旦在喂鱼台吃惯了食饵,就会每天定时的聚集在喂鱼台等待吃食,就形成了天然鱼讯,待形成天然鱼讯后即可将前门打开,将投在喂鱼台的食饵投到集鱼箱中,棒花鱼类就会通过进鱼口快速的进入集鱼箱中抢吞食饵,由于倒须前大后小,进入集鱼箱吃食的棒花鱼再也无法逃出,进入集鱼箱的鱼类停止投喂食饵,进入集鱼箱的鱼类一旦吃不到食饵,就会立即寻找出口,这时,棒花鱼只有进入取鱼袋,将取鱼袋中的棒花鱼倒入船仓即可,捕完后继续在喂鱼台投食喂鱼,准备第二天或以后再捕。
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喂鱼捕鱼的方式,让棒花鱼类在不受任何惊吓的情况下自愿进入捕鱼装置,然后根据捕鱼量所需进行捕捞,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操作、取鱼方便、鱼类不易逃脱、劳动强度小的优点,有效地克服了撒网、拉网、挂网等捕鱼时网具损坏严重、捕鱼量少、劳动强度大、捕鱼效果差的缺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钢条倒须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取鱼袋内置内倒须结构图;
图5为图1的取鱼袋内置钢条支撑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一统渔具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一统渔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4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养殖水面诱捕尖头红鲌鱼装置
- 下一篇:双结构蚯蚓养殖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