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4472.5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5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涂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涂安东 |
主分类号: | E06B11/08 | 分类号: | E06B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通行 单向 校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
背景技术
学校校门由中间的大门和大门两侧的小门组成。中间的大门一般是在放学时才打开,在上学的时候由于学生到校的时间有先有后,所以一般只开两侧的小门。中学和小学为了保障学生安全,学校一般都规定进入学校的学生不允许擅自离开学校,因此,在上学的时间校门需要只能进人不能出;在放学的时间,当大批学生离开学校后,出于安全,学校一般也将大门关闭,而是打开小门,此时,为了防止不相关的校外人员进入学校,此时的校门最好是只能出不能进。
但是,现有的校门不具有单向出入的功能,如果选用现有的超市单向门,无法满足学校学生上下学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调整方便的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包括底板,底板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与底板固定连接,底板两侧分别设置有圆弧状护栏,支撑柱上部设置有转动梁,转动梁连接有圆管,圆管套装在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与圆管间设置有单向转动装置;所述单向转动装置包括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的棘轮以及与棘轮相连接的棘爪,棘爪与转动臂相连接,转动臂一端与设置在支撑柱上的转动轴铰链连接另一端与圆管固定连接,圆管外壁沿圆周方向相隔120度设置有转动横梁;支撑柱下部设置有固定梁,固定梁连接有固定管,固定管套装在支撑柱上;支撑柱下部设置有通孔,固定管设置有连接孔,通孔与连接孔的位置相对应,固定管通过螺栓和蝶形螺母与支撑柱相连接。
所述通孔至少为2个。
所述连接孔至少为2个。
所述转动横梁由U型圆管构成;U型圆管的两个自由端与圆管外壁相焊接。
所述转动横梁由上转动横梁和下转动横梁构成,下转动横梁的长度是上转动横梁的三分之二,下转动横梁的端部与上转动横梁间设置有连接梁。
所述固定梁呈扇形。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虽然是单向门,但是可以双向通行,通过调整固定梁的位置,将固定梁旋转180度,在上学时间,转动门只能进入学校,在放学时间只能出学校,防止不相关的人员进入学校,防止进入学校的学生擅自离开学校。保证了学生的安全,提高了学校的安全秩序。
本实用新型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转动横梁由上转动横梁和下转动横梁构成,下转动横梁的长度是上转动横梁的三分之二,下转动横梁的端部与上转动横梁间设置有连接梁,节省了原材料,提高了转动梁的强度和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进入状态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出状态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进入状态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的单向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图中:
1、底板 2、支撑柱
3、圆弧状护栏 4、转动梁
5、圆管 6、棘轮
7、棘爪 8、转动臂
9、转动轴 10、转动横梁
11、固定梁 12、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1-5可知,一种双向通行的单向校门,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柱2,支撑柱2与底板1固定连接,底板1两侧分别设置有圆弧状护栏3,支撑柱2上部设置有转动梁4,转动梁4连接有圆管5,圆管5套装在支撑柱2上,所述支撑柱2与圆管2间设置有单向转动装置;所述单向转动装置包括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的棘轮6以及与棘轮6相连接的棘爪7,棘爪7与转动臂8相连接,转动臂8一端与设置在支撑柱2上的转动轴9铰链连接另一端与圆管5固定连接,圆管5外壁沿圆周方向相隔1 20度设置有转动横梁10;支撑柱2下部设置有固定梁11,固定梁11连接有固定管12,固定管12套装在支撑柱2上;支撑柱2下部设置有通孔,固定管12设置有连接孔,通孔与与连接孔的位置相对应,固定管12通过螺栓13和蝶形螺母与支撑柱2相连接。
所述通孔至少为2个。
所述连接孔至少为2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涂安东,未经涂安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44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NURBS曲线参考模型自适应实时插补方法
- 下一篇:光收发模块的封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