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下肢垫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52799.9 | 申请日: | 2014-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9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苑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苑芬 |
| 主分类号: | A61G7/075 | 分类号: | A61G7/07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巢瑞珏;齐苏平 |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下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材,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下肢垫。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557068.6,公开了一种下肢垫,所述下肢垫包括两个可伸缩上肢体和下肢体,所述下肢体嵌套连接所述上肢体内,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上表面均为截面形状为弧形的条形凹面,所述条形凹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25°~35°,并且所述上肢体和下肢体的条形凹面相适配。
中国专利申请号:03253210.5,公开了一种功能位下肢垫,包括海绵节段,所述的海绵节段的纵向中部设有符合小腿生理结构的凹槽,海绵节段后部具有与海绵节段平面相垂直的挡脚垫,挡脚垫表面具有与脚适配的凹槽,凹槽的下端具有水袋。
上述发明创造对防止足下垂、压疮、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不明显,原有的长腿垫存在体积过大、角度不可调、不能适用于不同个体、舒适度低,同时存在患足置于长腿垫时只适用于平卧中立位,左、右侧卧时需撤除该垫而无法维持足部的功能位,易致垂足发生的缺点,垫的凹槽特别是足跟置放处掏洞承托处顺应性差,或处于悬空状态而易致足跟处出现悬空圈导致的压疮或皮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快速拆分的多功能下肢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下肢垫,包括多个海绵节段,海绵节段前端连接有坡面垫,海绵节段的后端连接有海绵墙体,海绵节段为U形结构,海绵节段中部设有U形通槽;坡面垫包括远端的坡面海绵节段,坡面海绵节段前端连接有海绵节块,海绵节块前端连接有坡面节段,坡面海绵节段上部开有U形通槽,海绵墙体前端设有U形槽,海绵节段的前端、后端设有固定魔术贴。
海绵墙体前端及坡面垫后端均设有固定魔术贴。
海绵墙体及坡面垫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魔术贴。
U形通槽及U形槽上均铺设有可拆卸液垫。
海绵墙体的U形槽左、右侧壁上设有可拆卸海绵块。
海绵墙体及坡面垫上设有固定绑带。
海绵节段数量为1~5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用于在患者出现意识丧失、腓总神经损伤、截瘫等导致下肢足部即踝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位时,为足部提供确切、可靠的支持力度,将患足维持于功能位,并通过海绵墙体左、右侧可拆卸海绵块,使患者在左、右侧卧位时继续维持踝关节的功能位达到有效地防止足下垂的目的,克服了未改良之前左、右侧卧位时需撤除该垫,而致踝部无法维持于功能位的缺点,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通过改进设计为防压疮、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又提供了可靠的支持,通过抽取坡面垫中海绵节块及增添海绵节段调节整体角度及长度,以适应不同身高个体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舒适度;海绵节段的两侧稍高于中间,能平稳地置放腿部的同时增加舒适度,具有稳妥的置放肢体而不致轻易地内收或外旋的缺点,特别是足跟部规避了以往长腿垫在远端足跟置放处掏洞的设计,而用液垫平铺其上,具有较好的承托力及顺应性,达到确切的足跟部防压疮的效果;具备防足下垂、防压疮、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多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下肢垫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下肢垫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下肢垫的第一液垫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苑芬,未经黄苑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27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心端单以太网端口汇聚输出的以太网光传输链路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外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