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纸离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2582.8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9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谢维斌;陈永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06 | 分类号: | B65H3/0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纸离合机构,该分纸离合机构可以有效避免在扫描对折文件、较厚文件或者文件上有粘贴其它对象时刮伤文件而造成影像上的问题。
背景技术
一般的打印机、多功能事务机、馈纸式扫描仪等等的分纸离合机构多为主动分张轮和被动分张轮,主动分张轮和被动分张轮可旋转地固定于上述的影像扫描装置中,扫描时,主动分张轮带动被动分张轮工作,当扫描对折文件、较厚及较薄文件、文件上有粘便利贴、照片、塑料卡、凸字卡文件时,由于主动分张轮和被动分张轮之间的距离一定,容易被被动分张轮的摩擦力错开纸张或刮伤文件造成影像上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分纸离合机构利用连动原理以达到主动分张轮与被动分张轮分离产生一定高度的间隙,让扫描的文件顺利通过,从而降低了在扫描对折文件、较厚文件、文件上有粘便利贴、照片、塑料卡、凸字卡等文件被错开或刮伤的机会而造成影像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分纸离合机构,该分纸离合机构可以有效避免在扫描对折文件、较厚文件或者文件上有粘贴其它对象时刮伤文件而造成影像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纸离合机构,设置于文件影像处理装置内,包括一框体、一分张机构、一组主动分张轮和一推动机构。框体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一支架槽,并于支架槽左右槽壁各设有一上下延伸并向下贯穿框体的活动槽,分张机构包括一支架,支架的后端可旋转地装设于框体上,支架前端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对活动柱,支架的活动柱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支架槽两侧的活动槽内并向外伸出于该活动槽,所述分张机构还包括一固定于支架上的固定轴和可旋转地设置于固定轴上一组被动分张轮,主动分张轮设置于影像处理装置上,主动分张轮与被动分张轮相互接触,被动分张轮通过主动分张轮的摩擦带动而旋转,推动机构包括一连动件,该连动件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框体的滑动槽内,连动件的后端上表面设有一倾斜的推抵面和设置于推抵面前方的一水平的止挡面,连动件的推抵面和止挡面设置于支架的活动柱前方。
优选地,所述框体于支架槽后端两侧设有一对固定槽,所述分张机构的支架一端的两侧向后延伸并于延伸部末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对固定柱,支架的固定柱可旋转地装设于框体的支架槽后端的固定槽内。
优选地,所述推动机构的连动件的前端两侧向内凹陷形成一对卡合槽,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一推动件,推动件具有一推抵部和从推抵部左右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对与卡合槽对应卡合的卡合部,推动件的卡合部滑设于连动件的卡合槽内。
优选地,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一拨动件,该拨动件可旋转地设置于框体的活动槽两侧槽壁上,其一端活动连接于连动件,其另一端向上伸出于框体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分张机构的支架下方设有一收容槽,被动分张轮收容于该收容槽内。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纸离合机构利用推动机构的连动件的推抵面连动抬高分张机构的活动柱,达到主动分张轮与被动分张轮分离产生一定高度的间隙,从而降低了在扫描对折文件、较厚文件、文件上有粘便利贴、照片、塑料卡、凸字卡等文件被错开或刮伤的机会而造成影像上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纸离合机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分纸离合机构的分张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分纸离合机构的推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分纸离合机构的主动分张轮摩擦被动分张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分纸离合机构的被动分张轮与主动分张轮分离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分纸离合机构 100 框体 10
支架槽 11 活动槽 111
滑动槽 12 分张机构 20
支架 21 收容槽 211
活动柱 212 固定柱 213
固定轴 22 被动分张轮 23
主动分张轮 30 推动机构 40
连动件 41 卡合槽 411
推抵面 412 止挡面 413
推动件 42 推抵部 421
卡合部 4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25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