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密封柱塞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2045.3 | 申请日: | 2014-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7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伟;吴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尼可尼流体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02 | 分类号: | F04B53/02;F04B53/14;F04B4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柱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静密封柱塞泵。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柱塞泵,如图1所示,主要由曲轴箱1、柱塞2、填料3、柱塞板4等零部件组成。由于柱塞是在柱塞板间进行往复运动,在柱塞的往复运动过程中,两侧产生压力差,由于柱塞和柱塞板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所以高压液体就会沿着两零件之间的间隙向低压侧泄漏,为了减少此处的泄漏,通常的做法是采填料或密封圈密封,但不管怎么密封,泄漏是都是存在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止高压液体泄漏的静密封柱塞泵,本实用新型采用膜片的形式把动密封转化为了静密封,使被密封液体彻底与外界隔离,达到了无泄漏的效果,从而实现了设备无泄漏环保运行。膜片设在无压区,不传递压力,保证膜片长期运转不损坏。为了增加可靠性,还可以采用双膜片结构,一道膜片损坏另一道膜片还能继续密封。同时在两膜片之间可选装检测探头,监视膜片是否损坏,发现损坏能及时报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静密封柱塞泵,其包括泵体,该泵体具有:
曲轴箱(1),其内设柱塞安装通道I;
安装于曲轴箱的柱塞板(4),其内设柱塞安装通道II;
由柱塞安装通道I、II构成的柱塞装配结构内安装有柱塞(2);
所述柱塞板内部的柱塞安装通道II内壁与柱塞之间设置有填料(3);
所述柱塞采用两段柱塞结构,且两段柱塞结构通过膜片结构(5)而将其分隔在两个独立的腔体而与大气隔离,所述膜片结构为单膜片结构或者双膜片结构,其中,
单膜片结构边缘压设于曲轴箱(1)与积液板(7)之间或柱塞板(4)与积液板(7)之间;
双膜片结构中,各膜片分别压设于曲轴箱(1)与积液板(7)之间、柱塞板(4)与积液板(7)之间,所述双膜片结构之间设置有与分布于双膜片结构两侧的柱塞结构配合的圆柱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积液板和/或柱塞板设置有带密闭装置的检测孔(6)。
进一步,两端柱塞结构包括设于柱塞安装通道I中的后柱塞(2)、设于柱塞安装通道II中的前柱塞(8),前、后柱塞靠近膜片结构(5)的端部直径要小于前、后柱塞主体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膜片结构处安装有检测探头,该检测探头的信号输出端接于连接有示警装置的控制元件。
进一步,所述膜片结构为对称的Ω形结构,两Ω形结构之间是与柱塞结构端部结合的平面部分。
进一步,所述柱塞安装通道I朝向前柱塞(8)端具有供膜片结构凸起部分贴合的倾斜面结构。
进一步,所述柱塞安装通道II朝向后柱塞(2)端具有供膜片结构凸起部分贴合倾斜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单膜片或双膜片静密封结构,保证了泵的无泄漏。
(2)该柱塞泵保证了输送的介质零泄漏,无介质损失,无环境污染。
(3)采用膜片的形式把动密封转化为了静密封,使被密封液体彻底与外界隔离,达到了无泄漏的效果,从而实现了设备无泄漏环保运行。
(4)膜片设在无压区,不传递压力,保证膜片长期运转不损坏。
(5)为了增加可靠性,可以采用双膜片结构,一道膜片损坏另一道膜片还能继续密封。
(6)在两膜片之间装检测探头,监视膜片是否损坏,发现损坏能及时报警。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柱塞泵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静密封柱塞泵结构示意图,其为单膜片结构。
图3为实施例2中静密封柱塞泵结构示意图,其为双膜片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2,静密封柱塞泵,其包括泵体,该泵体具有:曲轴箱1,其内设柱塞安装通道I;安装于曲轴箱的柱塞板4,其内设柱塞安装通道II;由柱塞安装通道I、II构成的柱塞装配结构内安装有柱塞2;所述柱塞板内部的柱塞安装通道II内壁与柱塞之间设置有填料3。
所述柱塞采用两段柱塞结构,该两段柱塞结构分布为后柱塞2和前柱塞8,且两段柱塞结构通过膜片结构5而将其分隔在两个独立的腔体而与大气隔离,彻底实现静密封代替动密封,保证无润滑油和介质泄露。
其中,本案选择的是单膜片结构,该膜片结构选择柔性材料制成,诸如橡胶类材料、柔性塑料材料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尼可尼流体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尼可尼流体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2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