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绞机滚筒的支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1734.2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1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立行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绞机 滚筒 支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重支承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长滚筒中部的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管绞机在电线电缆的生产中将多股单线单线和股线进行绞合,是线缆制造过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设备。管绞机由齿轮箱体、旋转绞合体、支承轴承或托轮等部件装配在刚性机座上形成设备的主体,其中旋转绞合体基本上是一两端封闭的绕中轴线旋转的圆柱形滚筒,为满足设备使用性能要求,滚筒的长度大约7米,外径大约0.7米,厚度为十几毫米,在进行生产时滚筒内还需要放置多个线盘。由于滚筒的直径大、长度长、重量大,因此在滚筒旋转时必定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现象。
目前对滚筒的支承方式一般采用多点支承的形式,如图1和图2所示,滚筒1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10套装设置在机座的旋转轴上,机座的旋转轴轴线与滚筒的中轴线重合,在滚筒1的中部设置多组互相平行布置的托轮3,每组托轮包括两个,分别通过一固定座12设置在滚筒筒壁的两侧,固定座12的低端与机座固定相连。在常态下,所有托轮均与滚筒相接触,托轮的轴线与滚筒的中轴线相平行。这种支承形式虽然能够稳定支承滚筒,但是由于在进行生产时滚筒与各个支承件之间会发生激烈碰撞,产生机械冲击,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并且发出较大的机械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绞机滚筒的支承装置,在进行生产时能够减轻刚性碰撞,减小震动,降低机械噪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绞机滚筒的支承装置,它包括滚筒、旋转轴和机座,改进后:它还包括托轮和第一板簧;其中,所述滚筒的两端承装在旋转轴上,滚筒的中部设置多组轴线与滚筒的中轴线相平行的托轮组,每个托轮组设置两个托轮、分别位于滚筒筒壁的两侧;所述第一板簧设置在滚筒的正下方,第一板簧的横截面为向内凹的圆弧形,第一板簧的中部固定设置在机座上,第一板簧的中线与滚筒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每组的两个托轮均通过各自的托轮支座固定设置在第一板簧的两端。
上述管绞机滚筒的支承装置,所述第一板簧下方设置多块板簧,分别称之为第二板簧和第三板簧,所述第一板簧、第二板簧和第三板簧相互层叠布置,由上至下各板簧的圆弧长度尺寸递减设置。
上述管绞机滚筒的支承装置,所述机座与第一板簧之间还固定设置一方形的橡胶隔震板。
上述管绞机滚筒的支承装置,所述第一板簧的圆弧形的两端均为向外弯折的水平端面。
上述管绞机滚筒的支承装置,所述托轮支座分别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一板簧的四个边角处,托轮支座与托轮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相配装。
上述管绞机滚筒的支承装置,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设有支座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托轮和机座之间设置第一板簧,通过第一板簧的弹性,使托轮与滚筒之间的接触有了很好的缓冲,显著改善了托轮与滚筒之间的刚性接触,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碰撞产生的机械噪音。将分设在滚筒筒壁两侧的独立的托轮通过同一第一板簧连接为一体结构,在安装调试时避免了对两个托轮位置分别进行调整的麻烦,保证了安装精度。在安装过程中仅需要通过第一板簧中部的螺钉即可准确确定安装位置,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安装调试时间,便于日常维护和维修。
将第一板簧层叠设置多块,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装置的弹性,减小刚性冲击。各块板簧的横截面形状均设置为与第一板簧相应的圆弧结构,保证弹性良好,便于安装。
橡胶隔震板减轻了在滚筒与托轮接触时对机座的冲击,有利于保护管绞机。
第一板簧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弧形,与滚筒的外形相似,能够使两端的托轮与滚筒筒壁更贴合,并且圆弧形的板簧弹性更大,有利于减小托轮与滚筒的缓冲。第一板簧的两端均设置为向外弯折的水平端面,便于托轮支座的固定,减小了托轮的安装难度。
在第一轴承的外侧设有支座端盖,隔绝灰尘等杂质的进入,保护第一轴承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滚筒的支承形式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5是滚筒向右下方产生偏心距时,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6是当滚筒产生竖直方向的偏心距时,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立行,未经郭立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17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