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缩模塑成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50922.3 | 申请日: | 2014-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8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帆 |
| 主分类号: | B29C43/02 | 分类号: | B29C43/02;B30B1/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塑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模塑成型装置,尤其是一种用液压驱动的压缩模塑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缩模塑成型装置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其中液压式的使用最为普及,目前市场上的压缩模塑成型装置液压油缸设在压缩模塑成型装置的上方,模具的阳膜和阴膜分别被固定在上、下压板上,下压板固定,上压板活动,主要依靠柱塞的自重下行,上行则需要借助液压传动实现,生产时借助上压板的升降来完成模具的启闭和对塑料施加压力,制品一旦固化、完全冷却后便由机座上的定出机构使制品脱模,由于其工作油缸(重心)在机台的上部,导致整个机台在工作中的稳定性较差,安装与维护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稳定性好的压缩模塑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压缩模塑成型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设有三根导杆,三根导杆呈三角形分布且导杆上设有螺纹;三根导杆上共同串接有一块固定垫板和一块活动垫板,固定垫板位于活动垫板上方,在活动垫板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下模具,在固定垫板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上模具;固定垫板的上下都设有并紧螺母,并紧螺母设在导杆上;所述机座上形成有缸腔,缸腔位于活动垫板下方,在缸腔内密封塞接有柱塞,柱塞顶部与活动垫板底面连接,柱塞底面与缸腔的内表面一起配合围成了密封进油腔室;密封进油腔室底部设有一根穿过机座的进油管;所述机座和固定垫板之间设有拉紧螺杆,拉紧螺杆位于导杆外,所述拉紧螺杆的螺杆头嵌入机座,拉紧螺杆顶部超出固定垫板且在超出部分上设有螺纹套筒和防松螺母。
这种压缩模塑成型装置,使用时通过在进油管注入液压油,柱塞在液压作用下向上抬起,从而驱动活动垫板向上移,最终使上模具和下模具贴合形成压模操作;压模完成后,进油管泄油,柱塞在自重作用下下移,从而为下一次操作作准备。固定垫板被上下两个并紧螺母限制在了导杆上,且由于导杆呈较为稳定的三角分布,因此在平时工作时固定垫板的位置是固定的;压模时,固定垫板受到其下方设备的挤压,因此在机座和固定垫板之间设置了拉紧螺杆,拉紧螺杆专门用于抵消来自内部的挤压力;由于拉紧螺杆顶部设了高度较大的螺纹套筒,相互间啮合的螺纹较长,螺纹套筒与拉紧螺杆间的螺纹不容易损坏;防松螺母又可起到防松作用,在拉紧螺杆的作用下,导杆上的并紧螺母及导杆螺纹就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压缩模塑成型装置,它的有益效果是:在机座上设置了缸腔,在缸腔中移动的柱塞作为主要驱动部件,其液压驱动部分位于机座的下部且与机座成一体式,重心更低,使用时的机座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压缩模塑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导杆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机座1、导杆2、固定垫板3、活动垫板4、下模具5、上模具6、并紧螺母7、缸腔8、柱塞9、密封进油腔室10、进油管11、拉紧螺杆12、防松螺母13、螺纹套筒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压缩模塑成型装置,包括机座1,机座1上设有三根导杆2,三根导杆2呈三角形分布且导杆2上设有螺纹;三根导杆2上共同串接有一块固定垫板3和一块活动垫板4,固定垫板3位于活动垫板4上方,在活动垫板4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下模具5,在固定垫板3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上模具6;固定垫板3的上下都设有并紧螺母7,并紧螺母7设在导杆2上;所述机座1上形成有缸腔8,缸腔8位于活动垫板4下方,在缸腔8内密封塞接有柱塞9,柱塞9顶部与活动垫板4底面连接,柱塞9底面与缸腔8的内表面一起配合围成了密封进油腔室10;密封进油腔室10底部设有一根穿过机座1的进油管11;所述机座1和固定垫板3之间设有拉紧螺杆12,拉紧螺杆12位于导杆2外,所述拉紧螺杆12的螺杆头嵌入机座1,拉紧螺杆12顶部超出固定垫板3且在超出部分上设有螺纹套筒14和防松螺母13。其中:本实施例中,拉紧螺杆12为左右两根,可以是像导杆2一样采用三根呈三角分布,或者采用多根呈圆周分布。螺纹套筒14的高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帆,未经杨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0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