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连墙防绕流型钢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50677.6 | 申请日: | 2014-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4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邢杨;邵东东;梁国辉;张书伟;刘智勇;董鹏;张乾;刘颖;刘庆楠;王洪超;孙青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塘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连墙防绕流 型钢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连墙的接头,特别是一种地连墙防绕流型钢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大型建筑及地铁施工的增加,围护结构采取地下连续墙形式的越来越多,地下连续墙采用型钢接头形式的越来越多。型钢接头用于地连墙结构时,为了防止混凝土绕流,需要伸出墙体的顶面,在施工冠梁时,需要切除伸出墙体顶面的部分。上述结构增加了H型钢的用量,加大了成本投入。同时需要增加割除时间,延长了工期。另一方面,在地下连续墙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型钢接头的位置固定不变,才能保证混凝土不扰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保证位置固定不变且成本较低的地连墙防绕流型钢接头。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连墙防绕流型钢接头,包括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活动部分位于所述固定部分之上;所述固定部分为浇筑在墙体内的H型接头,所述H型接头的腹板沿墙体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活动部分包括与所述H型接头上下相对的H型钢本体,在所述H型钢本体的腹板下部固接有卡爪,所述卡爪设有卡固在H型接头腹板上的卡口;在所述H型钢本体的两个翼缘板的顶面上设有至少两组固定环,两个相对的所述固定环为一组,分设在所述H型钢本体的两个翼缘板上。
所述卡爪是由两根钢筋形成的,两根所述钢筋分别焊接在所述H型钢本体的腹板两侧。
所述固定环是由钢筋形成的半圆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上下组合结构,用上部活动部分卡固下部固定部分,可通过在活动部分上方压重物的方式稳固H型接头,作用力传递合理,H型接头的稳固效果好,能够确保混凝土不会绕过接头,进而保证地连墙的施工质量。同时,活动部分可以拔出,循环使用,能够减少连续墙的H型钢用量,节约成本,能够减少割除时间,节约工期。并且,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成本低,在施工中有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中:1、H型接头;2、H型钢本体;3、卡爪;4、固定环;5、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5,一种地连墙防绕流型钢接头,包括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活动部分位于所述固定部分之上;所述固定部分为浇筑在墙体内的H型接头1,所述H型接头1的腹板沿墙体5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活动部分包括与所述H型接头1上下相对的H型钢本体2,在所述H型钢本体2的腹板下部固接有卡爪3,所述卡爪3设有卡固在H型接头腹板上的卡口;在所述H型钢本体2的两个翼缘板的顶面上设有至少两组固定环4,两个相对的所述固定环4为一组,分设在所述H型钢本体2的两个翼缘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爪3是由两根钢筋形成的,两根所述钢筋分别焊接在所述H型钢本体2的腹板两侧。所述固定环4是由钢筋形成的半圆环。上述结构能够方便接头在施工现场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地连墙施工过程中,浇筑在墙体内的H型接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控制其水平和铅垂方向的正确位置,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组合结构,用上部活动部分卡固下部固定部分,并通过在活动部分上方压重物的方式稳固H型接头。具体方法为:将H型接头按照设计位置固定在地连墙钢筋笼的端部,在H型接头的上面插上活动部分,在活动部分相对的固定环内插装钢筋,在钢筋上铺设平板,在平板上置放重物。至此,固定部分已经稳固在设定位置了。随后即可根据施工方案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将活动部分拔出,在拔出过程中一定要低速慢拔,以免导致混凝土结构被破坏。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0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锚桩压重复合反力装置
- 下一篇:粘结改进型岩石锚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