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转向管柱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49552.1 | 申请日: | 2014-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9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周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迅 |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1320 重庆市巴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转向 管柱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总成,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汽车转向管柱都设置有溃缩吸能结构。当车辆正面受到猛烈撞击后,由于惯性的作用会造成驾驶员和方向盘发生二次碰撞,此时,转向柱的溃缩吸能结构吸收部分的冲击能量,从而对驾驶员起到保护的作用,减轻对驾驶员的伤害。现有技术中,有许多溃缩吸能结构,但是没有注意到溃缩吸能后还需要继续转向的问题。
另外,汽车转向管柱一般都通过管柱安装支架与汽车连接,且一般的支架只起到固定作用,为了充分利用安装支架这一结构,我们进行了一些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总成,不仅转向管柱吸能效果好,而且溃缩后还能继续转向,安装支架还能在碰撞后够吸收部分能量,安全性能更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总成,包括上柱管、下柱管、上转向轴、下转向轴、上安装支架和下安装支架,所述下柱管的上端部套接在上柱管的下端部内,所述上转向轴设置在上柱管内,所述下转向轴设置在下柱管内,所述上转向轴和下转向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上安装支架与上柱管的中部焊接在一起,所述下安装支架与下柱管焊接在一起,所述下转向轴为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的柱状结构,在下转向轴中部直径小的轴端沿轴向和周向焊接若干金属弹片,所述弹片的周向高出下转向轴两端大直径部分,所述下转向轴两端大直径部分均设置有花键槽。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沿上柱管受力溃缩的方向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可根据受力要求在下转向轴的轴向上设置不同数量的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均匀的焊接在下转向轴的周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支架包括U形槽管柱安装支架、碰撞吸能钢带、铰接套管和衬套,所述U形槽管柱安装支架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导向槽,所述U形槽管柱安装支架的开口沿上柱管的轴向与上柱管焊接固定,所述铰接套管穿过两平行的导向槽通过衬套固定在U形槽管柱安装支架上,所述碰撞吸能钢带位于U形槽管柱安装支架的底面与铰接套管之间,所述碰撞吸能钢带的一端绕铰接套管弯曲后焊接在上柱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与U形槽管柱安装支架的底面构成10-30度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在下转向轴的轴向上设置弹片,当发生碰撞时,上柱管向下运动,弹片依次被压缩变形,以此来实现持续吸收冲击能量,同时,安装支架上的碰撞吸能钢带通过塑性变形和摩擦来吸收碰撞能量,当上柱管溃缩后,利用下转向轴下端大直径部分的花键槽与上转向轴的花键配合实现转向。此两个结构配合,使得吸能效果更好,大大降低二次碰撞对驾驶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管柱总成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转向管柱总成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上柱管1、下柱管2、上转向轴3、下转向轴4、上安装支架5和下安装支架6。
所述下柱管2的上端部套接在上柱管1的下端部内,所述上转向轴3设置在上柱管1内,所述下转向轴4设置在下柱管2内,所述上转向轴3和下转向轴4通过花键7连接。所述上安装支架5与上柱管1的中部焊接在一起,所述下安装支架6与下柱管2焊接在一起。所述下转向轴4为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的柱状结构,在下转向轴4中部直径小的轴端沿轴向和周向焊接若干金属弹片8,所述弹片8的周向高出下转向轴4两端大直径部分。所述下转向轴4两端大直径部分均设置有花键槽9,当上柱管1溃缩后,利用下转向轴4下端大直径部分的花键槽9与上转向轴3的花键7配合实现转向。
其中,所述弹片8沿上柱管1受力溃缩的方向倾斜布置。
其中,所述弹片8可根据受力要求在下转向轴4的轴向上设置不同数量的弹片8。
其中,所述弹片8均匀的焊接在下转向轴4的周向上。
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所示,所述上安装支架5包括U形槽管柱安装支架51、碰撞吸能钢带52、铰接套管53和衬套54,所述U形槽管柱安装支架51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导向槽55,所述U形槽管柱安装支架51的开口沿上柱管1的轴向与上柱管1焊接固定,所述铰接套管53穿过两平行的导向槽55通过衬套54固定在U形槽管柱安装支架51上,所述碰撞吸能钢带52位于U形槽管柱安装支架51的底面与铰接套管53之间,所述碰撞吸能钢带52的一端绕铰接套管53弯曲后焊接在上柱管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迅,未经周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9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结构组合阀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焊接工作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