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8124.7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7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鄞州品韵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器,具体的说是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并不理想,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较多,人们经常使用各种空气净化设备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常见的空气净化设备是空气净化器。常见的空气净化器设有一套过滤装置以及空气抽吸装置,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等,用于将空气进行过滤,空气抽吸装置用于将空气抽吸到空气净化器内。并且,空气净化器的一端设置进气口,另一端设置出气口,过滤装置以及空气抽吸装置位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这样,污浊的空气从进气口流进空气净化器,并经过过滤装置的过滤后,从出气口流出。另外,现有的空气净化器还使用诸如电离水产生负离子的技术对空气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分解的方式,如松下公司采用的纳米水离子技术就是将空气中的水收集,并通过高压电对水进行电离产生负离子,应用产生的负离子对空气进行净化。然而,上述技术需要收集空气中的水分,并且产生高压电对水进行电离,空气净化器的生产成本较高,且消耗的电能较多,空气净化器的体积较大,不利于推广应用。此外,现有一些空气净化加湿器具有空气净化与加湿的功能,大多是先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将净化后的空气进行加湿,使净化后的空气保持一定的湿润。然而,空气净化加湿器仅分别实现了空气净化与空气加湿的功能,对空气净化效果并没有带来实质上的改进。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空气净化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通过基板装置和过滤装置进行二次净化,同时通过雾化装置实现对空气进行加湿,实现用户吸入净化好和具有一定湿度的空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水箱、雾化装置、第一管体、过滤装置、第二管体、空气抽吸装置、第三管体、基板装置、第四管体和结合装置,所述水箱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水箱通过所述第一管体连接所述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安装在所述结合装置的一侧并与所述结合装置连接设置,所述结合装置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内部,所述过滤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管体连接所述空气抽吸装置,所述空气抽吸装置通过所述第三管体连接所述基板装置,所述基板装置通过所述第四管体连接所述结合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底面的四个支撑脚、位于所述壳体前面的出气盖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后面的进气盖,所述四个支撑脚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面的四个角上,所述出气盖的左侧设有一个矩形的水位观察窗,所述水位观察窗通过卡接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出气盖的上侧安装有一块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开关旋钮以及多个按钮,所述壳体底部还设有提供电源的电源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盖上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进气盖上设有多个进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内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抽吸装置设有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装置内设有多个基板,所述基板呈蜂窝网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安装于壳体底面的四个支撑脚、位于壳体前面的出气盖以及位于壳体后面的进气盖,出气盖的左侧设有一个矩形的水位观察窗,在出气盖的上侧安装有一块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开关旋钮以及多个按钮,通过开关旋钮开启和关闭本实用新型并通过按钮来执行各项功能,通过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过滤装置和基板装置进行二次净化,同时,通过雾化装置实现对空气进行加湿,最后将净化好和具有一定湿度的气体给予用户呼吸。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进行除去,提高了空气质量,适宜推广使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器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1-壳体;2-支撑脚;3-控制面板;4-开关旋钮;5-按钮;6-出气盖;7-出气口;8-水箱;9-水位观察窗;10-雾化装置;11-第一管体;12-进气盖;13-进气口;14-过滤装置;15-第二管体;16-空气抽吸装置;17-风扇;18-第三管体;19-基板装置;20-第四管体;21-结合装置;22-电源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鄞州品韵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鄞州品韵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8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动光学连接器的连接器模块
- 下一篇:一种集群式药物提取装置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