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端子铜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4504.3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1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路俊斗;姚杰;李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彭愿洁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端子铜件。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使用时需要通过导线将电池输出端连接到设备中,为了方便安装需要用螺栓拧紧将导线固定在电池输出端上,但铅酸蓄电池的输出端是由铅制造而成,铅的质地较软,不适于加工螺纹孔,因此铅酸蓄电池生产厂家在铅极柱浇注或压铸生产时在铅极柱顶部同步嵌入带螺纹孔的端子铜件(如图1所示)。如图2和图3所示,该端子铜件1上具有防转凹槽11、防脱槽12、防转平面13和螺纹孔14,其结构复杂,只能通过车削加工而成,材料浪费较多,因此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新型结构端子铜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端子铜件,包括端子铜件本体,本体包括用于与电池输出端联接的嵌入部和露出电池输出端用于与外界联接的外联部,端子铜件本体为圆柱体,且嵌入部直径小于外联部直径,嵌入部上设有至少一条用于防止其相对电池输出端旋转的防转凸筋和至少一条用于防止其脱出电池输出端的防脱槽。
进一步地、外联部与嵌入部的联接处的截面上设有用于包裹电池输出端的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内径等于嵌入部外径。
进一步地、防转凸筋设在嵌入部母线上,且其一端延伸至环形凹槽底部。
进一步地、防脱槽设在嵌入部圆周上,且其底面设为平面。
进一步地、嵌入部设有两条防转凸筋,两条防转凸筋均设在嵌入部母线上,且两者在圆周上的夹角为180°。
进一步地、嵌入部设有两条防脱槽,两个防脱槽均设在嵌入部圆周上,且两者底面在圆周上的夹角为18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结构端子铜件的嵌入部上设有至少一条防转凸筋和至少一条防脱槽,在嵌入部浇铸上电池输出端后,防转凸筋和防脱槽与电池输出端镶嵌在一起,能够有效的防止端子铜件相对电池输出端旋转和脱出电池输出端,本新型结构端子铜件结构简单,且可通压铸成型,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端子铜件与电池输出端联接的剖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端子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端子铜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端子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端子铜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端子铜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端子铜件,端子铜件2本体为圆柱体,端子铜件2包括嵌入部21和外联部22,且嵌入部21直径小于外联部22直径。
嵌入部21通过配合模具将电池输出端(铅端子)浇铸在一起,嵌入部21整体镶嵌在电池端子输出端的里面。本实施例优选的,嵌入部21上设有两条凸起的防转凸筋211,两条凸起的防转凸筋211相对设在嵌入部21外表面的母线上,且两者在圆周上的夹角为180°,能够有效的防转端子铜件2相对电池输出端的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条或多条防转凸筋211设在嵌入部21的外表面母线上,其中多条防转凸筋211应均匀分布在嵌入部21的外面上,相邻的防转凸筋211之间的夹角相等,防转凸筋211能够均匀承受扭矩,提高了整体的抗扭矩能力。
本实施例优选的,嵌入部21上还设有两条防脱槽212,防脱槽212的底面设置成平面,使防脱槽212在防转脱出的同时,还能起到防转的效果。两个防脱槽212设在嵌入部21外表面一条圆周上,两者底面的在圆周上的夹角为180°,两者相对180°设置能够使端子铜件2能够均匀受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防脱槽212的承受力,可有效防止端子铜件在铅端子中内外晃动和松动,防止接触不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嵌入部212上设有一条或多条防脱槽212,且可以设在不同的圆周上,提高其防脱能力。
外联部22,其露出在电池端子输出端(铅端子)的外面,用于与外界联接,在外联部22的顶端面中心设有螺纹孔221,且螺纹孔221延伸至嵌入部212的内部,螺纹孔221用于与螺钉配合联接电池和外部导线。外联部22与嵌入部21的联接处的截面上设有环形凹槽222,优选的,环形凹槽222的内径等于嵌入部21的外径,且防转凸筋211延伸至环形凹槽221的底部。电池输出端(铅端子)浇铸后,环形凹槽222包裹铅端子,增加了端子铜件2与铅端子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电流传导能力,且配合凹槽内的防转凸筋221提高了15%~20%的端子铜件2扭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4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注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断电仪用安全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