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折弯面接触的板对板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4484.X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2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17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弯 接触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呆封装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其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目前电连接器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用以电性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电路板,其通常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分别包括有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还安装有用以焊接至电路板上的固定片。所述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之间的固持力一般通过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相互配合固持在一起。
市场上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通常会出现两个问题:1、母端端子的支臂顶端延伸形成接触部,支臂与接触部为一体,是直接冲压落料形成,这样撕裂面会出现撕裂毛糙部,当端子与端子接触时会产生信号传输不稳定的情况。2、由于支臂与接触部为一体,所以端子的接触区通常也只有一个料厚的宽度,当公母连接器互配时,间隙小而容易造成端子错位,从而导致产品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折弯面接触的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折弯面接触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设有一凹槽的母端绝缘本体和装设于母端绝缘本体上的母端端子,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设有插入到母端绝缘本体凹槽内的一凸起的公端绝缘本体和装设在公端绝缘本体上的公端端子,所述公端端子与所述母端端子接触,所述母端端子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上设有90°折弯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母端端子还包括支臂,所述支臂顶部向外折弯90°延伸形成所述接触部,折弯90°处为所述90°折弯部,当公端连接器插入母端连接器时,公端端子与母端端子接触是先与90°折弯部触碰,由于90°折弯部经过折弯处理使之表面变成光亮面,这样接触就避免直接与冲压落料后的端子的撕裂毛糙部接触所导致接触不良,影响信号传输不稳定。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母端端子包括均具有支臂和接触部的第一母端端子和第二母端端子,所述第一母端端子的接触部装设于凹槽的上壁,所述第二母端端子的接触部装设于凹槽的下壁。便于公端端子连接器的凸起快速、顺利速插入母端连接器的凹槽中。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母端端子的接触部前端还连接有一接触头,扩大了端子接触区的宽度,避免端子与端子接触时易错位而影响了产品的接触稳定可靠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母端端子的接触部上还设有过渡折弯部,所述过渡折弯部设置于90°折弯部之后,扩大了端子接触区的宽度,避免端子与端子接触时易错位而影响了产品的接触稳定可靠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装置将公端端子的支臂顶部向外折弯90°延伸形成的接触部与母端端子接触,这样不仅拓宽了接触区的宽度还能利用端子光亮的一面作为接触面,避免了因公母连接器互配间隙太小导致错误所出现的接触不良的情况,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案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母端连接器的分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母连接器互配剖视图。
图中标号:
1、公端连接器 11、公端连接器绝缘本体
12、公端端子2、母端连接器
21、母端连接器绝缘本体221、第一母端端子
222、第二母端端子 a、接触部
a1、90°折弯部a2、折弯部
a3、接触头b、支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乔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44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