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榨油机的隔热炒锅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4254.3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0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阮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小生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榨油机 隔热 炒锅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榨油机的隔热炒锅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关注自身健康,作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食用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现有的榨油机一般都是以螺旋榨油机为主,其原理是在螺杆外部套有榨笼,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螺杆在榨膛里旋转,油料在螺杆与榨膛之间的空间内一方面被螺杆挤压、另一方面油料间互相挤压,使得油料中的油脂被压榨出来,沿榨膛流走,余下的油渣继续在螺杆的带动下从螺杆的末端送出,为提高榨油的效率,通常会在原料送入螺杆之前进行炒干,故配置有具有加热功能的炒锅,传统的榨油机对花生等原材料进行加热时,只是在外侧面加热,这样容易造成受热不均,影响出油率和油的质量所用的炒料时间过长,消耗能源,并且榨油机隔热效果差,易造成机壳内部温度过高而响元件/机件的使用寿命等不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的榨油机的隔热炒锅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榨油机的隔热炒锅组件,包括炒锅本体,所述炒锅本体顶部、底部及侧面分别设置有顶发热圈、底发热圈、侧发热圈,其中侧发热圈环炒锅本体侧面布置,所述炒锅本体外还配置有由树脂和玻璃纤维合成材料制成的隔热层,所述顶发热圈、底发热圈和侧发热圈均设置在隔热层内并由该隔热层遮蔽。
所述隔热层内壁设置有若干自隔热层底部中间位置延伸至隔热层上端面的隔热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榨油机的隔热炒锅组件,包括炒锅本体,所述炒锅本体顶部、底部及侧面分别设置有顶发热圈、底发热圈、侧发热圈,其中侧发热圈环炒锅本体侧面布置,所述炒锅本体外还配置有由树脂和玻璃纤维合成材料制成的隔热层,所述顶发热圈、底发热圈和侧发热圈均设置在隔热层内并由该隔热层遮蔽,实现由下至上的立体隔热,隔热效果好,使得炒锅外至壳体的温度能够控制至一个安全的温度范围内,防止壳体变形,延长元件/机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榨油机的隔热炒锅组件,包括炒锅本体,所述炒锅本体顶部、底部及侧面分别设置有顶发热圈、底发热圈1和侧发热圈2,其中侧发热圈2环炒锅本体侧面布置,所述炒锅本体外还配置有由树脂和玻璃纤维合成材料制成的隔热层3,所述顶发热圈、底发热圈1和侧发热圈2均设置在隔热层3内并由该隔热层3遮蔽,实现由下至上的立体隔热,由树脂和玻璃纤维合成材料制成的隔热层3的隔热效果好,使得炒锅外至壳体的温度能够控制至一个安全的温度范围内,防止壳体变形,延长元件/机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如图所示,所述隔热层3内壁设置有若干自隔热层3底部中间位置延伸至隔热层3上端面的隔热筋31,该隔热筋31能给发热圈至隔热层3之间提供一缓冲传热的空间,进一步提高隔热层3的隔热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小生,未经阮小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42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蒸杂质分离器
- 下一篇:一种内置旋风除尘器的生物质气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