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电蚀齿轮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1715.1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6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林邦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驰诚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1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电蚀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电蚀齿轮组。
背景技术
齿轮的失效形式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轮齿折断、齿面疲劳、点蚀、磨损和塑性变形等几种形式;齿面电蚀也是齿轮的一种失效形式;国内齿轮电蚀事故发生越来越多,有的在调试阶段中齿轮发生电蚀失效,有的在运行阶段中齿轮发生电蚀失效;
齿轮电蚀:电机轴上电位而造成的两齿面间的电压,可能导致两齿廓啮合时,齿面间电火花放电,击穿油膜,形成了电弧坑和烧伤坑;在传动装置以及与之相连的构件上进行焊接工作时如果错误接地,也可能产生电蚀损伤;
齿轮电蚀危害较大,会严重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电蚀防电蚀齿轮组,由导通装置接通相互啮合的齿轮主体,使齿轮主体之间的电势差相同,从而避免齿面间的电火花放电,防止齿轮电蚀,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电蚀齿轮组,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主体,所述齿轮主体包括套设在轴上的轮毂与齿圈,所述轮毂设有套设在轴上的毂芯,所述的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主体之间设有相互导通的导通部件,所述导通部件包括套设在毂芯上的套接部,以及连接套接部的连接部,所述毂芯上设有与套设部配合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上轮毂毂芯最接近圆心,因此毂芯上线速度最慢,将套设部套在毂芯上,可以减少磨损,以及减小由套设部带给齿轮的阻力,毂芯上的套设部由连接部相连实现导通,使相互啮合的齿轮主体之间的电势相同,从而避免齿面间的电火花放电,防止齿轮电蚀,增加了齿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套接部包括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包括两个端部以及由端部构成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开口使弹性环弹性增加,使弹性环与毂芯更好的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弹性环的两个端部均折弯处理,且折弯方向远离毂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弹性环的端部划伤毂芯上的环形槽,保持环形槽的光滑,减少摩擦系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毂芯上套社有石墨圈,所述环形槽位于石墨圈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具有自润滑的作用,减少弹性环与毂芯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部与套设部部一体,且有弹性,所述连接部设有开口方向远离齿轮主体的弯折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设有开口方向远离齿轮主体的弯折部,当其中某个弹性环脱落,通过连接部弹性,使脱落的弹性环朝外运动,避免脱落的弹性环卡入齿轮的啮合处,保护齿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电蚀齿轮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电蚀齿轮组实施导通部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电蚀齿轮组实施例齿轮结构图。
附图标记:1、齿轮主体;2、轮毂;3、毂芯;4、导通部件;41、弹性环;42、连接部;5、石墨圈;51、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防电蚀齿轮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防电蚀齿轮组,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主体1,所述齿轮主体1包括套设在轴上的轮毂2与齿圈,所述轮毂2设有套设在轴上的毂芯3,所述的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主体1之间设有相互导通的导通部件4,所述导通部件4包括套设在毂芯3上的套接部,以及连接套接部的连接部42,所述毂芯3上设有与套设部配合环形槽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上轮毂2毂芯3最接近圆心,因此毂芯3上线速度最慢,将套设部套在毂芯3上,可以减少磨损,以及减小由套设部带给齿轮的阻力,毂芯3上的套设部由连接部42相连实现导通,使相互啮合的齿轮主体1之间的电势相同,从而避免齿面间的电火花放电,防止齿轮电蚀,增加了齿轮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套接部包括弹性环41,所述弹性环41包括两个端部以及由端部构成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开口使弹性环41弹性增加,弹性环41可以是适应更多直径的毂芯3,使弹性环41与毂芯3更好的接触。
所述的弹性环41的两个端部均折弯处理,且折弯方向远离毂芯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弹性环41的端部划伤毂芯3上的环形槽51,保持环形槽51的光滑,减少摩擦系数。
所述的毂芯3上套社有石墨圈5,所述环形槽51位于石墨圈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驰诚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温岭市驰诚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1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砂箱结构
- 下一篇:生命监控与生理心理干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