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支撑式输送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1675.0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5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钱胜利;凌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孟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12 | 分类号: | B65G39/12;F16C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支撑 输送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内置支撑式输送带。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中,传统的输送有两个输送辊和一条循环式输送带构成,当遇到输送物品较重时,输送带的负载将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其变形,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输送辊辊轴断裂等现象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支撑式输送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置支撑式输送带,包括两块相对排布的侧板,两块侧板之间区域的两端设置有输送辊,两个输送辊将输送带支撑,两个输送辊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依次与输送带平行排布并固定在两块侧板之间且呈等间距排布的第一横板和两个第二横板,第一横板置于两个第二横板之间,所述第一横板上设置有两端分别向两个第二横板一侧延伸的两个立杆,所述立杆上套置有弹簧,两个立杆的同一端部通过第一转轴与旋转盘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盘上均布有若干个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与设置在第二横板上呈等间距排布的若干个支撑辊依次卡合;
所述输送辊的第二转轴包括彼此相邻呈整体成型的第一锥体、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第二锥体和第四圆柱体;
所述第一锥体、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第三圆柱体、第二锥体和第四圆柱体的长度比为0.9:1.1:0.25:0.4:0.55:0.65。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支撑式输送带,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通过设置支撑装置,使输送带的载荷得到大幅度降低。通过合理设计输送辊的转轴的结构,使其寿命得到显著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和2所示的一种内置支撑式输送带,包括两块相对排布的侧板20,两块侧板20之间区域的两端设置有输送辊40,两个输送辊40将输送带30支撑,两个输送辊40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依次与输送带30平行排布并固定在两块侧板20之间且呈等间距排布的第一横板50和两个第二横板55,第一横板50置于两个第二横板55之间,所述第一横板50上设置有两端分别向两个第二横板55一侧延伸的两个立杆52,所述立杆52上套置有弹簧51,两个立杆52的同一端部通过第一转轴与旋转盘53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盘53上均布有若干个半圆形凹槽54,所述半圆形凹槽54与设置在第二横板55上呈等间距排布的若干个支撑辊56依次卡合;
所述输送辊40的第二转轴10包括彼此相邻呈整体成型的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圆柱体3、第三圆柱体4、第二锥体5和第四圆柱体6;
所述第一锥体1、第一圆柱体2、第二圆柱体3、第三圆柱体4、第二锥体5和第四圆柱体6的长度比为0.9:1.1:0.25:0.4:0.55:0.65。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孟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孟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1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