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膨胀式微型混凝土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1492.9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4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黄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丽华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E02D5/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式微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膨胀式微型混凝土桩。
背景技术
地基沉降是指地基土层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压密而引起的地基表面下沉。过大的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会使建筑物发生倾斜、开裂以致不能正常使用。建筑物和土工建筑物修建前,地基中早已存在着由土体自身重力引起的自重应力。建筑物和土工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或路堤的底面传递给地基,使天然土层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在附加的三向应力分量作用下,地基中产生了竖向、侧向和剪切变形,导致各点的竖向和侧向位移。地基表面的竖向变形称为地基沉降,或基础沉降。由于建筑物荷载差异和地基不均匀等原因,基础或路堤各部分的沉降或多或少总是不均匀的,使得上部结构或路面结构之中相应地产生额外的应力和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将导致建筑物的开裂、歪斜甚至破坏,例如砖墙出现裂缝、吊车轮子出现卡轨或滑轨、高耸构筑物倾斜、机器转轴偏斜、与建筑物连接管道断裂以及桥梁偏离墩台、梁面或路面开裂等。建筑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其最终沉降量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初始沉降(或称瞬时沉降)、主固结沉降及次固结沉降。初始沉降又称瞬时沉降,是指外荷加上的瞬间,饱和软土中孔隙水尚来不及排出时所发生的沉降,此时土体只发生形变而没有体变,一般情况下把这种变形称之为剪切变形,按弹性变形计算。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上施加荷载,尤其如临时或活荷载占很大比重的仓库、油罐和受风荷载的高耸建筑物等,由此而引起的初始沉降量将占总沉降量的相当部分,应给以估算。
一般对于地基沉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打桩。一些高层建筑通过打桩,然后通过多根桩浇注成一个桩基来实现防止其沉降。但是对于一些小形的基础,比如踏步平台,一般都不会打桩,但是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出现沉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膨胀式微型混凝土桩,从而能够实现对于一些微形的基础也能实施打桩。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内膨胀式微型混凝土桩,其构造主要包括:左半圆环砼柱、右半圆环砼柱、铰链、螺杆、螺帽,所述的左半圆环砼柱、右半圆环砼柱底端通过铰链相铰接,顶端一处贯穿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两端拧有螺帽;所述的左半圆环砼柱、右半圆环砼柱顶端开口位置可现浇混凝土桩承台。
上述的左半圆环砼柱、右半圆环砼柱内填充有建筑回填物。
上述的螺杆、螺帽外包裹有混凝土覆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桩对剖成两个半圆环,实现了桩身自膨胀的目的;本桩摒弃了传统打桩的模式,采用了挖坑预埋的方式,达到了在施工过程中不破坏桩身的效果;桩采用了独特的螺杆膨胀法,通过内挤压实现了桩身自我膨胀,从而防止下沉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膨胀式微型混凝土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左半圆环砼柱,2-右半圆环砼柱,3-铰链,4-螺杆,5-螺帽,6-桩承台,7-建筑回填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内膨胀式微型混凝土桩,其构造主要包括:左半圆环砼柱1、右半圆环砼柱2、铰链3、螺杆4、螺帽5,所述的左半圆环砼柱1、右半圆环砼柱2底端通过铰链3相铰接,顶端一处贯穿有螺杆4,所述的螺杆4两端拧有螺帽5;所述的左半圆环砼柱1、右半圆环砼柱2顶端开口位置可现浇混凝土桩承台6。
所述的左半圆环砼柱1、右半圆环砼柱2内填充有建筑回填物7。
所述的螺杆4、螺帽5外包裹有混凝土覆层。
本内膨胀式微型混凝土桩,是先通过预挖土方的方式进行打桩的,螺杆4、螺帽5起到了调节开口位置大小的功能,以便匹配现浇混凝土桩承台6的设计尺寸。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子实现的:首先在需要打桩的地方,挖一个倒锥形的土坑,如果左半圆环砼柱1、右半圆环砼柱2的重量大,则可以通过吊机将其放入坑内;然后向左半圆环砼柱1、右半圆环砼柱2内凹的地方倒入建筑回填物7,倒满后采用夯实机进行夯实;然后预拌一些混凝土砂浆,将螺杆4、螺帽5部分用混凝土砂浆覆盖。完成上述步骤后,再浇注现浇混凝土桩承台6。
因为本混凝土桩是倒锥形,现浇混凝土桩承台6与左半圆环砼柱1、右半圆环砼柱2浇注后成一体,一旦桩出现下沉,上部大体积的现浇混凝土桩承台6足以将其拉住,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桩不易出现下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建筑体的台阶为试验对象的,因此不限于台阶沉降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丽华,未经黄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1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