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叉臂悬架螺旋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1047.2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2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波;赵治辉;刘飞;袁苑;周宁;王冬栋;宛银生;周伟;姜再友;刘新;胡西;周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14 | 分类号: | B60G11/14;F16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叉臂 悬架 螺旋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叉臂悬架螺旋弹簧。
背景技术
双叉臂悬挂结构是由两根A形臂(一般情况下是上短下长)、减震器和螺旋弹簧所组成的。上下两根A形摆臂分别通过球铰与车轮上的转向节上下节臂相连。上下A形摆臂负责吸收转向时的横向力,减震器和螺旋弹簧负责支撑车身重量和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给车辆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和更平稳的舒适性。
在现有双叉臂悬架结构中,螺旋弹簧呈圆柱状,上下两端的升程大且弹簧首圈与次圈并不接触。由于布置限制,弹簧的布置空间较小,在受力过程中,弹簧易产生并圈和发生异响及与周边件干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的螺旋弹簧不会产生干涉的问题,同时可防止并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叉臂悬架螺旋弹簧,包括弹簧本体和与弹簧本体相连的弹簧上端和弹簧下端;
所述弹簧本体和弹簧上端为圆柱状;
所述弹簧下端为锥状;
所述弹簧上端第一圈与第二圈接触并且其升程小于其它圈的升程。
所述弹簧上端第一圈弹簧360°的升程量小于弹簧簧丝直径。
所述弹簧下端首圈弹簧的外径小于次圈弹簧的内径。
所述弹簧下端次圈弹簧的外径小于弹簧本体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对螺旋弹簧首末两端的形状参数进行更改,避免并圈产生异响及与周边件干涉的危险,同时为布置上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螺旋弹簧装配图;
图2为螺旋弹簧示意图。
符号说明:1.螺旋弹簧2.转向节3.减振器4.弹簧本体
具体实施例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实例仅为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双叉臂悬架螺旋弹簧,螺旋弹簧通过上座与车身连接,通过底座套在减振器3上。螺旋弹簧包括弹簧本体4和与弹簧本体相连的弹簧上端A和弹簧下端B;所述弹簧本体和弹簧上端为圆柱状;所述弹簧下端为锥状;弹簧上端第一圈与第二圈接触并且其升程小于其它圈的升程。在本申请中,螺旋弹簧与上座接触的一端为上端即A端,另一端为下端即B端。
为了避免干涉及并圈的风险,在悬架系统中将螺旋弹簧1上端A升程减小,首圈弹簧360°的升程量小于弹簧簧丝直径,使弹簧A端第一圈与第二圈直接接触,避免运动过程产生异响,同时弹簧下端B的首圈直径缩小,使下端呈锥形,弹簧下端B首圈弹簧的外径小于次圈弹簧的内径;弹簧下端B次圈弹簧的外径小于弹簧本体4的外径,保证螺旋弹簧1与转向节2之间的间隙,避免干涉。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螺旋弹簧首末两端的形状参数进行更改避免干涉及并圈的危险,同时为布置上提供方便,使车轮能随时随地贴合地面,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达到运动性和乘坐舒适性的统一。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10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凝热回收新风换气机
- 下一篇:有色接触透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