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继电器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0723.4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0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赵田丽;王忠民;王玉红;王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10 | 分类号: | H01H4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继电器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继电器K1工作时,其线圈J通过恒压电源VCC提供吸合电压,在继电器K1吸合后继续由电源VCC供电,保持继电器的吸合状态。这种继电器驱动电路采用单电路控制,继电器线圈所承受的供电电压在继电器吸合时和继电器保持吸合阶段均保持不变,而继电器的释放电压又远远小于其吸合电压,维持继电器吸合所需要的能量很小,多余的能量被继电器线圈以热能消耗掉,因此增加了继电器线圈的损耗,从而影响继电器的性能,缩短了继电器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降低继电器维持吸合时的线圈电压,从而减少线圈损耗,延长继电器寿命的继电器驱动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端与第一电压连接;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均包括控制端、接地端和自由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分别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自由端连接;控制信号端口,所述控制信号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所述控制信号端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中的一个之间连接有电容,所述电容远离所述控制信号端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中的一个的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阻,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个串联有电阻,用于当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个的自由端与接地端接通时对所述继电器进行分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可以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实现继电器吸合时的电路和继电器保持吸合阶段的电路是两个不同的电路,这样当继电器在保持吸合阶段,不需要吸合时的高电压时,可以通过电路中的电阻进行分压,从而降低继电器线圈的功耗,有助于延长继电器的寿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具体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个的自由端串联有电阻。
具体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另一个的控制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稳压管。
具体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均为MOS管。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继电器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
继电器K1;第一电压V1;
第一控制开关Q1;第二控制开关Q2;
控制信号端口M1;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稳压管D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2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07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腰穿加压止血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过载保护压力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