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钻井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游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8544.7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2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朝;张宏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东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02 | 分类号: | E21B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钻井 顶部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勘探钻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钻井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游车。
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中,顶部驱动装置是钻井平台上应用最多的钻井装置,一般的顶部驱动装置的动力源普遍采用低速电机驱动。
如请号为CN200920038104.6,公开号为CN20133486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顶驱用游车”,公开了一种结构紧凑、工作效率高的顶驱用游车,包括左、右两个相同的滑轮组,两个滑轮组之间用滑轮组联杆联接成整体;所述滑轮组包括侧板、滑轮、滑轮轴、罩板、吊环轴、吊环联杆和导轮,所述滑轮内设有滑轮轴,滑轮的两侧设有侧板,侧板上安装有导轮,所述吊环联杆与吊环轴连接,吊环轴与滑轮之间设有罩板。此专利的不足在于:游车不能为滑车的液压马达进行供油,导致供油管道很长,存在安全隐患;游车的游钩不具备可调节的伸缩机构,不能根据钻井需求调整游车与滑车之间的间距,导致间距不变化的长期钻井过程中,钻杆的支撑力会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钻井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游车。本实用新型游车能为滑车的液压马达进行供油,缩短了供油管道,使得安全隐患下降。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钻井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游车,所述游车上设有游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游车包括车体Ⅰ、油箱、动力电机、滑轮组联杆和两个对称设置在车体两侧的滑轮组,所述两个滑轮组通过滑轮组联杆联接;所述每组滑轮组包括罩板、滑轮、滑轮轴和导轮,所述滑轮套装在滑轮轴上,所述滑轮和滑轮轴均设置在罩板内,所述导轮固定在罩板上,所述每组滑轮组通过滑轮轴与滑轮组联杆联接,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与滑轮组联杆连接,动力电机通过滑轮组联杆带动两组滑轮组在导轨上做上下运动;所述油箱和动力电机均固定在车体Ⅰ上。
所述游钩包括固定头和钩身,所述固定头固定在车体Ⅰ上,所述钩身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头上,另一端伸出车体Ⅰ外。
所述游钩还包括可调节的伸缩机构,所述可调节的伸缩机构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头上,另一端与钩身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游车能为滑车的液压马达进行供油,缩短了供油管道,使得安全隐患下降。
2、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游车上设有游钩,滑车上设有提环,游车通过游钩挂在提环上与滑车连接;所述游车包括车体Ⅰ、油箱、动力电机、滑轮组联杆和两个对称设置在车体两侧的滑轮组,所述两个滑轮组通过滑轮组联杆联接;所述每组滑轮组包括罩板、滑轮、滑轮轴和导轮,所述滑轮套装在滑轮轴上,所述滑轮和滑轮轴均设置在罩板内,所述导轮固定在罩板上,所述每组滑轮组通过滑轮轴与滑轮组联杆联接,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与滑轮组联杆连接,动力电机通过滑轮组联杆带动两组滑轮组在导轨上做上下运动;所述油箱和动力电机均固定在车体上;结构简单,稳固性好,游车能为滑车的液压马达进行供油,缩短了供油管道,与现有技术中使用很长的供油管道相比,安全隐患下降。
2、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游钩包括固定头和钩身,所述固定头固定在车体Ⅰ上,所述钩身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头上,另一端伸出车体Ⅰ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滑车上提环可悬挂在钩身上,游钩和提环之间的悬挂和分离十分方便,整体结构稳固,不易脱落,操作和维护也方便。
3、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游钩还包括可调节的伸缩机构,所述可调节的伸缩机构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头上,另一端与钩身固定连接;能根据钻井需求调整游车与滑车之间的间距,在长期钻井过程中,钻杆的支撑力不会下降;需要调整游车和滑车之间的间距时,可以通过可调节的伸缩机构进行调节,调节完毕后,将距离锁定,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间距改变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游车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游车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游车仰视图(游钩带可调节的伸缩机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申请人同时申请的一种用于钻井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申请人同时申请的一种用于钻井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中的滑车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东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德阳东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8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