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血肛管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8031.6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5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黄跃南;郭欣;刘家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血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提供一种在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术后使用的止血肛管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肛肠科临床PPH术后一般用油纱条、药棉、气囊、水囊或肛管引流管进行创面压迫止血。但油纱条或药棉的压迫并不彻底,容易活动脱落,且造成排气排便不畅,容易引起腹胀、腹痛和排尿困难等症状。气囊或水囊为硬性材料,在临床使用时,难以控制其充气量或充水量,若对创面压迫过轻则起不到止血效果,若压迫过度,则会引起创面的局部缺血,严重时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肛管引流管由于管径细不利于引流,由于弹性小,影响创面供血,不利于愈合,由于质地较硬,在拔管时容易对吻合口创面的产生较大物理刺激,增加吻合口出血几率。
2013年1月在山东医药杂志一篇《自制肛管引流管接引流袋在PPH术中的应用》公开了一种自制肛管引流管接引流袋装置,其方法是在术毕时用自制肛管引流管接引流袋装置填塞肛管。其为长约30cm的橡胶管,头端剪侧孔2~3个,并用稀碘伏及凡士林纱布包裹、丝线固定,头端露出1个侧孔,尾端接普通引流袋。术后第1天用生理盐水从引流管进行冲洗并观察有无出血,术后第2天拔除肛管填塞物。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为:
1、研究中所用的自制肛管引流管为橡胶管,因为其较乳胶管质软,容易被组织压迫而塌陷,且使用的引流管管径较细,容易被粪渣堵塞,不利于引流。
2、内容物经凡士林纱布包裹物弹性较差,对吻合口压迫的程度不随时间改变,可以引起吻合口处血供减少,不利于愈合;由于经凡士林纱布包裹物质地较硬,在拔管时容易对吻合口创面的产生较大物理刺激,增加吻合口出血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充分压迫止血、排气引流,又能保证创面血液供应,在拔管时刺激小,副作用小的PPH术后止血肛管引流管。
为达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止血肛管引流管,所述止血肛管引流管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硅胶管,所述硅胶管分为三部分,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左端有前端开口,所述硅胶管右边部分右端有后端开口,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相对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外径大于中间部分外径,
其中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缠绕有明胶海绵卷。
其中所述明胶海绵卷由丝线缠绕于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
其中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与所述硅胶管右边部分内径大小和外径大小分别相同。
其中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内径,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与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以及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与所述硅胶管右边部分采用胶水连接。
其中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外径为0.9cm,内径为0.7cm,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外径均为1.2cm,内径为0.9cm。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为椭圆形。
其中所述明胶海绵卷包含内层的明胶海绵、中层的凡士林布和外层的生物蛋白海绵。
其中所述明胶海绵卷的缠绕直径为2.5-3.0cm。
其中所述硅胶管三部分连接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止血肛管引流管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肛肠科PPH术中常规缝扎止血后,立即放入肛管内能有效地压迫吻合口处出血的小血管,且起到直肠填塞止血、排气、引流、经肛给药的器具,不仅能预防PPH术后出血并发症,又能够保证气体排放及引流通畅,防止腹胀,同时又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情况,且舒适度好,病人易耐受。临床治疗多例PPH术的病人,在手术结束前常规放入止血肛管,48小时后取出,均未发现出血,可以在PPH术中作为一种常规的使用的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止血肛管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止血肛管引流管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硅胶管;2-硅胶管左边部分;3-硅胶管中间部分;4-硅胶管右边部分;5-前端开口;6-后端开口;7-第一开口;8-第二开口;9-明胶海绵卷;10-生物蛋白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8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封闭式负压引流促愈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