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雷设备的风力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7596.2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2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华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宁百兰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1/00;F03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12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雷 设备 风力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雷技术的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防雷设备的风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风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洁净能源。风能发电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基础。风力发电机位于空旷地带,风机的高度加上所处特殊的环境,造成风力发电机在雷雨天气时极易遭受直击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风力发电机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轮毂高度和叶轮直径也随着增高,相对的也增加了被雷击的风险,雷击成了自然界中对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危害最大的一种灾害。雷电释放的巨大能量会造成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损坏、发电机绝缘击穿、控制元器件烧毁等。风场地形复杂,雷暴日较多,应充分重视雷击给风力发电机组和现场维护人员带来的巨大威胁。据统计:累计损害事故中,叶片被击中率达到4%,其他通讯电器元件被击中率更高达20%。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防雷设备的风力发电系统,其设计结构合理并且能够实现防雷电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雷设备的风力发电系统,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撑柱、连接在支撑柱顶端的动力部分以及通过动力部分驱动的叶轮,所述的叶轮的叶片上设有雷电流通电路,动力部分包括外壳、设在外壳内的发电机、与发电机相连接的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端与叶轮相连接,所述的外壳的尾端纵向设有双极避雷针,双极避雷针与雷电流通电路相连接。
所述的支撑柱呈锥筒式结构。
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用于连接地体的地网,地网与双极避雷针和雷电流通电路相连接,地网的圆周下表面垂直向下设有插置在地体下表层内的引雷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雷设备的风力发电系统,采用此种设计的发电系统,能够提高对雷电的防御能力,减少雷击灾害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雷设备的风力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底座,2、支撑柱,3、叶轮,4、雷电流通电路,5、外壳,6、发电机,7、变速箱,8、双极避雷针,9、地网,10、引雷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防雷设备的风力发电系统,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支撑柱2、连接在支撑柱2顶端的动力部分以及通过动力部分驱动的叶轮3,支撑柱2呈锥筒式结构,叶轮3的叶片上设有雷电流通电路4,动力部分包括外壳5、设在外壳5内的发电机6、与发电机6相连接的变速箱7,变速箱7的输出端与叶轮3相连接,外壳5的尾端纵向设有双极避雷针8,双极避雷针8与雷电流通电路4相连接,底座1上设有用于连接地体的地网9,地网9与双极避雷针8和雷电流通电路4相连接,地网9的圆周下表面垂直向下设有插置在地体下表层内的引雷线10。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宁百兰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南宁百兰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7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扭缆传感器自动校验装置
- 下一篇:河道浮船式叶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