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侧壁打孔专用梯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6593.7 | 申请日: | 2014-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7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顾华峰;张鹏强;王保成;潘思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C1/397 | 分类号: | E06C1/397;E06C1/39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侧壁 打孔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高速及客运专线铁路隧道侧壁打孔施工的专用工具,具体为一种隧道侧壁打孔专用梯车。
背景技术
为缩短行车距离,高速及客运专线铁路线路基本取直,至此隧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同时长大隧道也越来越多。
隧道内的照明用灯,各种电缆、光缆,都需通过在隧道侧壁打孔进行悬挂,而隧道内侧壁悬挂打孔施工的使用工具一直都是制约打孔速度的重要原因。并且所用打孔都要控制在同样高度,这样的就更难以控制。
以往隧道打孔作业都是三人一组,配备一台梯车底座,用于放置发电机和其他材料,一人搬运梯子,一人拿电钻进行爬梯打孔,每打一个孔都需要挪动一次梯子,打孔人爬一次梯子,而当轨道上有轨道作业车通过时,还需要将发电机、梯车底座、施工材料搬到一边,待作业车通过后又要重新搬上轨道,该方法工作效率低,尤其在工作量大时,往往无法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怎样在短时间内完成该部分工作量,除了迅速成立一组素质过硬的队伍外,使用的工机具也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采用现有的工具无法满足隧道打孔作业的需求,影响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隧道侧壁打孔专用梯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侧壁打孔专用梯车,包括上部吊篮、爬梯和下部底座三部分,爬梯的上端与上部吊篮连接,爬梯的下端连接于下部底座上;所述的上部吊篮上安装有横向运动轮,下部底座上安装行走轮。
所述的爬梯为插接式升降结构,爬梯的插接处设置有定位用销轴。
所述的爬梯倾斜设置。
所述的下部底座、上部吊篮均为中空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能骑着石太线隧道内水沟顶随意推动,打孔者不必上下梯车;也不必担心有轨道车通过,而相互影响施工效率;使用的其它工具,材料可以直接装在梯车上运输;还可以根据打孔的高度,调整梯车高度;这样以来每组配备2人便可足够,节省了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灵活、运输方便、组装速度快、使用人力少的优点,非常适用于隧道内侧壁打孔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部吊篮(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部底座(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部底座、2-爬梯、3-上部吊篮、4-行走轮、5-横向运动轮、6-销轴、7-铰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隧道侧壁打孔专用梯车,包括上部吊篮3、爬梯2和下部底座1三部分,爬梯2的上端与上部吊篮3连接,爬梯2的下端连接于下部底座1上;所述的上部吊篮3上安装有横向运动轮5,下部底座1上安装行走轮4。
如图2、3,利用横向运动轮5和行走轮4可使上部吊篮3、下部底座1分别沿隧道侧壁和隧道地面平滑移动,打孔工人无需上下梯车则可实现连续打孔。且现场需要使用的、电钻、电机和其他材料均可放置于下部底座1的空腔内,随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移动即可达到搬运目的,节省了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吊篮3、爬梯2和下部底座1三部分,为方便运输,可将其进行分解,到达现场后进行重新组装。
所述的爬梯2为插接式升降结构,因爬梯2由钢管焊接、插装组成,根据需要打孔的高度,利用销轴6定位调整后的爬梯的长度,从而达到调节梯车高度的目的,且运输过程中可将爬梯2拆装放置。
根据隧道的具体施工条件,还可利用铰架7调节爬梯2的倾斜角度,以方便施工人员在上部吊篮3内安全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6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