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5104.6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9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赵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普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20 | 分类号: | H03F3/20;H03F3/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络 跟踪 功率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功率放大器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在当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射频功率放大器是无线基站的核心,它的效率是影响基站效率的决定因素。因此,追求高效率和保持线性度成为当前功放研究的两个重点。
目前,常见的提高功放效率的技术有开关模式(E类)放大器技术,Doherty技术,LINC技术和包络跟踪技术(Envelope Tracking)。包络跟踪技术的实质是根据输入信号的包络,适时地改善功放漏极电源供电电压。
现有的改善功放漏极电源供电电压的设计,电路比较复杂,成本较高,且功放系统的总效率还比较低下。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功放效率高的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的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包括定向耦合器、检波器、漏极电压控制模块、核心功率放大器、延时调整单元,射频信号输入端通过定向耦合器分别与检波器的输入端和延时调整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检波器的输出端与漏极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漏极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核心功率放大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延时调整单元的输出端与核心功率放大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漏极电压控制模块包括低通滤波器、电压比较器、逻辑处理模块和复用器,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检波器的输出端连接,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逻辑处理模块连接,逻辑处理模块与复用器连接。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射频信号从定向耦合器耦合出来后进入微波检波器和低通滤波器进行检波,得到平滑的包络信号,平滑的包络信号再进入电压比较器比较后,输出逻辑电平,逻辑电平经过逻辑处理单元处理后进入复用器,其设计简单、成本低、功放效率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一种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包括定向耦合器1、检波器2、漏极电压控制模块3、核心功率放大器4、延时调整单元5,射频信号输入端通过定向耦合器1分别与检波器2的输入端和延时调整单元5的输入端连接,检波器2的输出端与漏极电压控制模块3的输入端连接,漏极电压控制模块3的输出端与核心功率放大器4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延时调整单元5的输出端与核心功率放大器4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漏极电压控制模块3包括低通滤波器6、电压比较器7、逻辑处理模块8和复用器9,低通滤波器6的输入端与检波器2的输出端连接,低通滤波器6的输出端与电压比较器7的输入端连接,电压比较器7的输出端与逻辑处理模块8连接,逻辑处理模块8与复用器9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射频信号从定向耦合器耦合出来后进入微波检波器和低通滤波器进行检波,得到平滑的包络信号,平滑的包络信号再进入电压比较器比较后,输出逻辑电平,逻辑电平经过逻辑处理单元处理后进入复用器,其设计简单、成本低、功放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普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普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51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