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夹头增力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3394.0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8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蔡鸣泉;马光芬;宋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3/48 | 分类号: | B25B13/48;B25B23/00;B25B23/16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王元生 |
地址: | 264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头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和机床工具中钻头夹具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钻夹头增力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手电钻的扳手钻夹头一般由钻体、夹爪、齿圈、外套、扳手组成,三个夹爪分别安装在钻体的三个等分斜孔内,齿圈安装在钻体的齿圈槽内,齿圈与夹爪的螺纹形成螺纹传动机构,外套和齿圈固定连接,钻体后部有螺纹孔或锥孔。钻体上有扳轮孔,扳手上的齿和扳轮孔及齿圈的齿啮合。夹紧钻头时,使用钻夹头扳手上的齿转动齿圈上的齿,齿圈的内螺纹和夹爪的螺纹传递扭力,夹爪沿钻体的三个等分斜孔闭合夹紧钻头。目前使用的扳手均是标准尺寸,不便于调整用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调整扳手杆长度,可调整用力的钻夹头增力扳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夹头增力扳手,其包括扳手杆、齿轮头,齿轮头垂直焊接在扳手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杆包括有套管和增力杆,所述增力杆里端周向固定安装一卡环,卡环与套管内壁紧密接触,增力杆可在套管中伸缩,所述套管首端设有一丝堵,尾端设有增力杆限位凸台。
本实用新型所述丝堵为内六角螺栓。
本实用新型所述增力杆是阶梯圆柱体,卡环固定在里端直径大的圆柱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扳手杆中的增力杆可在套管中伸缩。平时不使用时,增力杆隐藏在套管中,使用时,能够拉动移出,利用增力杆增加扳手杆及齿轮头对齿圈的扭动力矩,根据杠杆原理,减少人手的输入力矩的施加,达到省力效果。对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短小轻巧,操作使用轻便,是一种理想的钻夹头增力扳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增力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是:1.套管,2.齿轮头,3.增力杆,4.丝堵,5.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种钻夹头增力扳手,其包括扳手杆、齿轮头2,齿轮头2垂直焊接在扳手杆上。扳手杆和扳轮孔相对应,齿轮头2上的齿与齿圈的齿啮合。夹紧钻头时,扳手上的齿转动齿圈上的齿,齿圈的内螺纹和夹爪的螺纹传递扭力,夹爪沿钻体的三个等分斜孔闭合夹紧钻头。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所述扳手杆包括有套管1和增力杆3,所述增力杆3里端周向固定安装一卡环5,卡环5与套管1内壁紧密接触,增力杆3可在套管1中伸缩,所述套管1首端设有一丝堵4,尾端设有增力杆限位凸台11。
本实用新型所述丝堵4可以为内六角螺栓。也可以为外六角螺栓。还可以为一衬套,衬套与套管内壁过盈配合。装配时,增力杆3从套管1首端插入,而后通过丝堵4封堵住。
本实用新型所述增力杆3是阶梯圆柱体,卡环5固定在里端直径大的圆柱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扳手杆中的增力杆可在套管中伸缩。平时不使用时,增力杆隐藏在套管中,使用时,能够拉动移出,利用增力杆增加扳手杆及齿轮头对齿圈的扭动力矩,根据杠杆原理,减少人手的输入力矩的施加,达到省力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短小轻巧,操作使用轻便,是一种理想的钻夹头增力扳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33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射式节水马桶
- 下一篇:一种具有喷弧机构的小型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