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垫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3176.7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2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姜裕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瑞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9/24 | 分类号: | F16B3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55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垫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连接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垫片。
背景技术
垫片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机械密封,通常以防止的两个物体之间受到压力、腐蚀、和管路自然地热胀冷缩泄漏。由于机械加工表面不可能完美,使用垫片即可填补不规则性。垫片通常由片状材料制成,如橡胶,硅橡胶,金属,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玻璃纤维或塑料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垫片是薄板(通常圆型)的一个漏洞(通常在中间)通常是用于分配的负荷线程紧固件。其他用途是作为间隔,弹簧,耐磨垫,预显示装置,锁装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物体装配、反复拆装或者震动过后,螺栓和螺母之间的咬合松动,密封不严,甚至出现无法进行装配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在螺栓和螺母之间放置了垫圈,但是由于垫圈上下面都是平面,因此防松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垫片,该种垫片在对紧固件预紧时能提供弹性力,有效加强紧固件紧固是的牢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垫片,包括垫片本体,所述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垫片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接触变形部、抵触变形部以及呈圆弧过渡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接部,所述接触变形部相对于连接部与抵触变形部平行设置,且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之间设有回弹间隙,所述连接部朝向回弹间隙折叠成回弹部,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安装孔且该安装孔依次贯穿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所述接触变形部朝向抵触变形部的一侧设有偶数个回弹脚且该回弹脚均分成两组设置在安装孔两侧,所述回弹脚包括呈圆弧过渡连接的承力段和滑动段,所述承力部一端与接触变形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滑动段且该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保持平行,所述承力段由接触变形部至滑动段朝向连接部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保证了垫片整体的牢固的,连接部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变形部和接触变形部,这样使得连接部与两变形部之间的连接具有回弹性,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平行设置,这样使得垫片在对紧固件预紧时提供平整的连接面,不会因为连接面的倾斜而导致紧固件连接时的偏移,再者会使得抵触变形部与被紧固的面之间的连接更加贴合,设置偶数个回弹脚,这样能够将回弹脚均匀的分成两组设置在安装孔的两侧,在压缩垫片本体的时候能够均匀的提供弹性回复力,使垫片不会在预紧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偏移,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平行,能够保证 弹性脚在预紧压缩时能够与接触变形部保持同步变形,在预紧时紧固件由接触变形部穿入安装孔然后压缩垫片,接触变形部与连接部连接的另一端会朝向抵触变形部倾斜,承力段朝向连接部倾斜设置,两者配合起来能够在压缩垫片本体时在其弹力范围内提供弹性形变力和支撑力,结构设计合理稳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用于卡住紧固件的卡口,所述卡口设于接触变形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且位于两组回弹脚之间,所述卡口与安装孔联通且一次贯穿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口并且让卡口与安装孔联通连接,这样能够调整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之间的压缩距离,有效提高垫片本体弹力范围的可控度,再者卡口的设置能够让紧固件经卡口直接卡入安装孔内,方便垫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段设于承力段相对连接部的一侧。
所述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接触变形部与抵触变形部间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
所述滑动段设于承力段相对连接部的另一侧。
所述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接触变形部与抵触变形部间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段设于承力段相对连接部的一侧或者滑动段设于承力段相对连接部的另一侧,只要保持滑动段与接触偏性部平行设置,滑动段都能够在垫片本体被压缩的时候提供弹性形变力,并与抵触变形部抵触而达到制成接触变形部的目的;限定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间的垂直距离,这样保证了接触变形部与紧固件接触变形而下压回弹脚时具有足够的回弹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垫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垫片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接触变形部;2、连接部;21、回弹部;3、抵触变形部;4、安装孔;5、回弹脚;51、承力段;52、滑动段;6、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瑞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瑞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3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双轮转向自行车的转向阻尼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层气开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