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加工业含油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2773.8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2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黄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宁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7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加工业 含油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业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应用于机械加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工业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主要来自锻冲、热处理、切削、表面处理等工序。
目前,含油废水一般采用隔油-混凝沉淀-生物处理等工艺进行处理,但是在有的金属加工工序,如轴承和汽车配件加工的切削、研磨等过程中,乳化液被普遍使用,含有废乳化液的含油废水除了具有一般含油废水的危害之外,由于含有表面活性剂,使油脂分散在水中,还可以使一些不溶于水的有毒物质被溶解,使动植物更容易吸收,虽然这部分废水排放量小,但对环境的危害巨大,而目前的废水处理工艺只能处理一般的含油废水,而含有乳化液的废水处理效果则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有效处理含有乳化液的含油废水的机械加工业含油废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业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一号调节池、一号隔油池、聚结反应池、二号调节池、二号隔油池、混凝反应池、斜板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组合填料、搅拌器、废油收集和撇除装置、活性炭过滤器、聚结填料、半软性填料、污泥泵,所述的一号调节池内填充有组合填料,所述的一号调节池安装有搅拌器,所述的一号调节池通过管道与一号隔油池连接,所述的一号隔油池顶部安装有废油收集和撇除装置,所述的一号隔油池出水端设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的一号隔油池通过管道与聚结反应池连接,所述的聚结反应池内填充有聚结填料,所述的聚结反应池通过管道与二号调节池连接,所述的二号调节池内填充有组合填料,所述的二号调节池安装有搅拌器,所述的二号调节池通过管道与二号隔油池连接,所述的二号隔油池顶部安装有废油收集和撇除装置,所述的二号隔油池出水端设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的二号隔油池通过管道与混凝反应池连接,所述的混凝反应池上安装有搅拌器,所述的混凝反应池通过管道与斜板沉淀池连接,所述的斜板沉淀池通过管道与生物接触氧化池连接,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填充了半软性填料,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管道与二沉池连接,所述的二沉池的一侧安装有污泥泵。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优点:
1、 可有效处理含有废乳化液的含油废水;
2、 含油废水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加工业含油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一号调节池;2-一号隔油池;3-聚结反应池;4-二号调节池;5-二号隔油池;6-混凝反应池;7-斜板沉淀池;8-生物接触氧化池;9-二沉池; 10-组合填料;11-搅拌器;12-废油收集和撇除装置;13-活性炭过滤器;14-聚结填料;15-半软性填料;16-污泥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业含油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一号调节池1、一号隔油池2、聚结反应池3、二号调节池4、二号隔油池5、混凝反应池6、斜板沉淀池7、生物接触氧化池8、二沉池9、组合填料10、搅拌器11、废油收集和撇除装置12、活性炭过滤器13、聚结填料14、半软性填料15、污泥泵16,所述的一号调节池1内填充有组合填料10,所述的一号调节池1安装有搅拌器11,所述的一号调节池1通过管道与一号隔油池2连接,所述的一号隔油池2顶部安装有废油收集和撇除装置12,所述的一号隔油池2出水端设有活性炭过滤器13,所述的一号隔油池2通过管道与聚结反应池3连接,所述的聚结反应池3内填充有聚结填料14,所述的聚结反应池3通过管道与二号调节池4连接,所述的二号调节池4内填充有组合填料10,所述的二号调节4安装有搅拌器11,所述的二号调节池4通过管道与二号隔油池5连接,所述的二号隔油池5顶部安装有废油收集和撇除装置12,所述的二号隔油池5出水端设有活性炭过滤器13,所述的二号隔油池5通过管道与混凝反应池6连接,所述的混凝反应池6上安装有搅拌器11,所述的混凝反应池6通过管道与斜板沉淀池7连接,所述的斜板沉淀池7通过管道与生物接触氧化池8连接,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8内填充了半软性填料15,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8通过管道与二沉池9连接,所述的二沉池9的一侧安装有污泥泵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宁,未经李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27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火卷帘的教学演示装置
- 下一篇:人体导电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