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盾构隧道行车道板整体式防撞侧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0168.7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9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姚占虎;张英明;夏鹏举;赵小鹏;邵明月;陈郁;田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03 | 分类号: | E21F17/103;E21F16/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陆彩霞 |
地址: | 21186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隧道 行车道 整体 式防撞侧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盾构隧道行车道板整体式防撞侧墙。
背景技术
防撞侧墙是行车道板的一项附属结构,是重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对缓冲车辆冲击,确保交通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其施工步骤为:第一步施工准备,其次是模板预拼编号,然后是测量放线,同时绑扎钢筋,而后安装模板,最后浇筑混凝土,修补并养护,最终形成的一道连续的向行车方向突曲的钢筋混凝土墙壁。
防撞侧墙的构造形式通常为独立的墙体,外观为上口小,下口大,下部蹄形部分呈特殊的反弧形或折线形。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还可以在防撞侧墙顶部安装扶手。根据防撞侧墙外形构造选择或设计模板形式,模板采用大刚度钢模板,由于多采用人工装拆,因此模板既要满足刚度要求,又要轻巧。为保证防撞侧墙的的外观质量,须做好模板表面平整度和线型的控制。
现有技术中的防撞侧墙通常为独立的连续墙体,在行车道板施工完成后进行单独立模浇筑。其主要用于大直径双层结构盾构隧道中,尤其在下层车道防撞侧墙及周围结构构件现浇施工时,一方面需要反复的装拆模板,并且受施工空间区域狭小的限制,施工极为不便;另一方面由于普通防撞侧墙通常为下宽上窄的构造形式,在倒角处施工振捣时,气泡很难提出,易造成混凝土浇筑质量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隧道行车道板整体式防撞侧墙。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盾构隧道行车道板整体式防撞侧墙,它包括防撞墙、位于防撞墙下部的排水边沟、下部连接在防撞墙上部的柱基础,防撞墙、排水边沟和柱基础采用整体浇注连接。本申请中所述的防撞墙的结构即为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的防撞侧墙的结构。
进一步地,防撞墙的下部向下凹陷形成排水边沟。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盾构隧道行车道板整体式防撞侧墙,除包括普通防撞侧墙(即本申请中所述的防撞墙)以外,还囊括了隧道柱基础以及排水边沟,采用整体浇注,则可以避免重复装拆模板,减少施工工时及费用;由于将柱基础与防撞侧墙连接为整体,从而可以逆转下宽上窄的构造形式,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并且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同时,排水边沟与防撞墙一体化的设计也增强了整洁与美观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盾构隧道行车道板整体式防撞侧墙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防撞墙;2、排水边沟;3、柱基础;4、盾构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从附图1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盾构隧道行车道板整体式防撞侧墙,它包括防撞墙1、排水边沟2以及柱基础3,柱基础3的下部连接在防撞墙1的上部,排水边沟2位于防撞墙1的下部。防撞墙1、排水边沟2以及柱基础3采用整体浇注连接。
防撞墙1依附在盾构管片4的内壁上。
防撞墙1的下部向下凹陷形成排水边沟2,排水边沟2的断面呈弧形。排水边沟与防撞墙一体化的设计也增强了整洁与美观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01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轮机抽汽逆止门泄水回收装置
- 下一篇:薄煤层皮带机尾自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