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翻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9156.2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6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纪芳;何华;庞士宝;汪波;钱佳涛;陆波;谢宗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9/00 | 分类号: | B6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机械设备,例如采煤机,在进行大修时,需要对采煤机的各个部件进行翻转以检修部件的不同部位。其中,采煤机的牵引箱外形不规则,且重量较大,轻者15吨左右,重者在20吨以上,同时牵引箱内部元件较多,重心不易确定,因此,在检修过程中采煤机牵引箱的翻转操作十分不便。
现有技术中,利用吊装装置实现采煤机牵引箱的翻转。具体地,吊装装置通过钢丝绳吊起位于采煤机牵引箱顶部的起吊点,吊装装置通过钢丝绳拉动采煤机牵引箱,并使其朝钢丝绳拉动的方向实现翻转。
但是,在该过程中,当采煤机牵引箱翻转过重心时,钢丝绳处于放松状态,采煤机牵引箱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继续翻转。当采煤机牵引箱翻转过一定角度后,由于钢丝绳长度限制再次被拉紧时,采煤机牵引箱的重量加上其自由翻转的动量会对钢丝绳产生一个巨大的冲击载荷,并由钢丝绳传递给吊装装置。该冲击载荷极易对钢丝绳和吊装装置内部部件造成损害,此时,若人员站位不当,则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装置,用于消除现有技术中被翻转设备翻转过程因自由转动而产生的大冲击载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翻转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待检测设备的翻转架、固定架以及至少一组千斤顶,所述翻转架包括两个承载面,且所述翻转架的垂直截面为L形,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板和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设置有转轴,所述翻转架以L形顶角处为支撑与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每组千斤顶中的两个千斤顶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承载面的相对面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并且与所述相对面和所述固定板可转动连接,以推动所述翻转架的转动。
上述的翻转装置,进一步的,还包括液压系统,所述千斤顶由液压系统驱动。
上述的翻转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由液压管道连接的泵站和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千斤顶由液压管道连接。
上述的翻转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与千斤顶之间的液压管道上连接有双向液压锁。
上述的翻转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双向液压锁的上、下腔均连接有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转装置,被翻转设备放置在翻转架上,通过千斤顶驱动翻转架转动,千斤顶的输出持续稳定,当翻转架上的被翻转设备翻转过重心时,由于千斤顶对翻转架有拉力和推力的限制,翻转架并不能自由的发生快速转动,被翻转设备也就不能自由发生转动,由此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大冲击载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液压系统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
1、翻转架; 2、固定架; 3、液压系统;
4、千斤顶; 5、被翻转设备; 6、泵站;
7、通过液压管道; 8、控制阀; 9、双向液压锁;
10、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转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待检测设备的翻转架1、固定架2以及至少一组千斤顶4,翻转架1包括两个承载面,且翻转架1的垂直截面为L形,固定架2包括固定板和垂直设置于固定板上的支撑柱,支撑柱顶端设置有转轴,翻转架1以L形顶角处为支撑与转轴可转动连接,每组千斤顶4中的两个千斤顶4分别设置于两个承载面的相对面与固定板之间,并且与相对面和固定板可转动连接,以推动翻转架1的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装置,翻转工作前,翻转架1的两个承载面一个处于水平状态,一个处于垂直状态,与水平状态承载面连接的千斤顶4处于收缩状态,与垂直状态承载面连接的千斤顶4处于伸长状态,将被翻转设备5放置到水平状态的承载面上,被翻转设备5的一个面与垂直状态承载面之间接触或间隙很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91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