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心棱柱消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7985.7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4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任冬亮;陈钢;张志刚;邓春林;李宏源;刘洋;付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冬亮 |
主分类号: | E02B1/02 | 分类号: | E02B1/0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棱柱 消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与海洋工程模型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空心棱柱消波器。
背景技术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模型实验中,尤其是波浪实验,由于水槽长度有限,其内部直立边界会使波浪产生反射,反射波在造波板和边界之间往复运动,形成二次和多次反射。反射波会对试验所设定的波浪产生干扰,形成非常复杂的波系,严重影响实验测定的精度。为了消除反射波的影响,提高试验精度,必须在试验池中安装消波装置。传统的消波器型式有单层斜坡式,多层斜坡式,抛物线或弧形斜坡式以及各种直立式。这些消波器都有较大的体积,消波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组合消波系统(公开号 CN 1811363 A)消波效果较好,但是结构过于复杂,占用水槽空间大。
中国专利文献号为203222770U,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波浪实验水槽的消波装置》,包括:基座、弧形台面、齿形板、截浪网、沉箱挡架、消能沉箱、布球、箱列;基座、弧形台面、齿形板、沉箱挡架为整体加工而成;基座迎流侧下部设有一弧形台面,弧形台面上方设置齿形板,齿形板上方安置一截浪网;基座中部设置有三道沉箱挡架,沉箱挡架由上往下贯穿基座;每个沉箱挡架中都嵌置一消能沉箱,消能沉箱由箱列并排连接而成,箱列中垂直填置满布球;消能沉箱与截浪网均由钢丝网拧结而成。装置设有弧形台面、齿形板、截浪网、消能沉箱等消波结构,能够协同作用达到很好的消波效果。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结构过于复杂,占用水槽空间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空心棱柱消波器,结构新颖,成本低廉,并具有安装方便,搭配灵活,占用空间小,消波效果显著的优点。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多个呈阵列形式布置的可开合空心棱柱阵列式的消波器单元,所述的消波器单元整体呈空心棱柱形式,每个消波单元通过中心支架连接到水槽底部,能将涌入管道内部的水排出水槽;所述的消波单元包括弹簧片、前迎波面、弹性连接体、支杆、中心支架、下端凸起、后迎波面、拼接插口,在消波单元的前迎波面和后迎波面上部两端各边中点设有拼接插口,前迎波面和后迎波面上部两端各边中点设有下端凸起;上下两个消波器单元之间通过中心支架、边上的拼接插口、下端凸起相连,根据需要高度拼接进行拼接延长;所述消波器单元的两个前迎波面和两个后迎波面采用刚性板材制成,两个前迎波面组成三角形的凸起结构,两个后迎波面组成三角形的凹槽结构;两个前迎波面的前端连接部分采用弹性连接体,在波浪作用下两个前迎波面能够绕中线压缩折叠,在前迎波面后侧固定有弹簧片,在波浪反弹后辅助两个前迎波面张开;在弹性连接体与中心支架之间连接支杆。
在安装于最顶部的消波器单元中,在两个后迎波面,距底端2/3~3/4处有横向切口,便于使涌起的波浪通过空心通道排除水槽;对于安装在平均深水以下的消波器单元,其棱柱后迎波面完全封闭,没有横向切口。
在消波单元的前迎波面设有5—10度的前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波浪沿着水槽方向冲向消波器单元的前迎波面时,由于波浪对前迎波面的水压力作用,消波器单元绕中轴折叠,横向流通面积变大,波浪能够顺利通过消波器阵列。当遇到水槽壁面反弹时,在弹簧片和水压力作用下,消波器单元自动张开,相邻的两个消波器单元的张开角度变大,形成封闭面,波浪高过横切面的将通过棱柱内部的空腔排处,相当于流向无穷远处,消波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成本低廉,并具有安装方便,搭配灵活,占用空间小,消波效果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最上端可开合空心棱柱阵列式消波器单元整体效果图;
图2为水线下可开合空心棱柱阵列式消波器单元整体效果图;
图3为可开合空心棱柱阵列式消波器单元左视图;
图4为可开合空心棱柱阵列式消波器单元俯视图
图5为可开合空心棱柱阵列式消波器阵列折叠状态俯视图
图6为可开合空心棱柱阵列式消波器阵列张开状态俯视图
其中:弹簧片(1、前迎波面2、弹性连接体3、支杆4、中心支架5、下端卡槽6、后迎波面7、拼接插口8。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冬亮,未经任冬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79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