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千斤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7688.2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0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陆群;秦守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燕化正邦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24 | 分类号: | B66F3/24;B66F3/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25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千斤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维修钳工常用起重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以润滑脂为工作介质的千斤顶。
背景技术
在石化检维修行业,液压千斤顶是维修钳工必备的工具之一。特别是在设备安装时,需要用3个千斤顶对设备进行水平找正。维修钳工施工所需的千斤顶,起重载荷基本都在30吨以下,而以10吨以下的较为多见,目前市场上的液压千斤顶由打压泵、液压管和压力体组成,价格较高。施工人员往往因其携带不便避而不用,打压泵,液压管都是易损件,维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维修钳工实用的千斤顶,利用液压工作原理,实现千斤顶的垂直升降功能。
一种千斤顶,包括第一缸套、第一活塞、第二缸套、第二活塞、丝杠、封头。其中,第一缸套内部安有第一活塞;第二缸套内部安装第二活塞;第二缸套一端与第一缸套侧壁焊接固定;第二缸套端部固定安装有封头,丝杠与封头间同轴螺纹配合连接,一端位于第二缸套内,与第二活塞固连。
上述第一活塞底端与第一缸套封口端间具有腔A;第二活塞的端面与第一缸套侧壁间具有腔B;第一缸套侧壁上开有流动通道,通过流动通道将腔A与腔B连通;腔A与腔B作为液压腔,内部盛装有润滑脂。
在操作时,通过丝杠顺时针旋转动,带动第二活塞一同向第一缸套方向移动,腔B空间之间变小,使腔B内的润滑脂压缩,通过流动通孔,进入腔A内,进而推动第一活塞向上移动;反之,逆时针旋转丝杠,带动第二活塞一同反向移动,腔B空间之间变大,形成负压区,使腔A内的润滑脂沿小孔回流至腔B内;由于第一活塞失去润滑油脂的支撑,会向下移动;进而实现千斤顶的升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千斤顶整体采用螺纹连接形式,拆卸方便;
(2)本实用新型千斤顶中易损件仅有O型密封圈一种配件,价格低廉,维修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千斤顶整体重量较轻,方便携带,现场施工首选;
(4)本实用新型千斤顶润滑脂可采用常用润滑脂,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千斤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缸套 2-第一活塞 3-第二缸套
4-第二活塞 5-丝杠 6-封头
7-密封圈 8-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千斤顶,包括第一缸套1、第一活塞2、第二缸套3、第二活塞4、丝杠5、封头6,如图1所示。
其中,第一缸套1为底端封口的圆筒状结构,竖直设置,封口一端作为放置端,用来放置在安装平面上,如:地面,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千斤顶的定位。第二缸套3为两段均开口的圆筒状结构,直径小于第一缸套1的直径。第二缸套3水平设置,一端与第一缸套1侧壁底端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活塞2与第二活塞4均为圆柱体结构,且侧壁上均套有O型密封圈7,分别位于第一活塞2与第二活塞4侧壁周向上车削的密封槽内。第一活塞2与第二活塞4分别同轴设置在第一缸套1与第二缸套3内,使第一缸套1与第二缸套3的内壁分别压紧第一活塞2与第二活塞4上的O型密封圈7,使O型密封圈7附着于第一缸套1与第二缸套3内壁上;此时,第一缸套1与第一活塞2间、第二缸套3与第二活塞4间为间隙配合。通过推拉第一活塞2与第二活塞4,可分别实现第一活塞2与第二活塞4在第一缸套1与第二缸套3内的活塞运动。
第二缸套3端部固定安装有封头6,封头6上具有与第二缸套3同轴的螺纹孔。丝杠5与封头6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一端位于第二缸套3内,且端部设置在第二活塞4端面上同轴开设的凹槽内,并与凹槽侧壁间通过销钉8固连;另一端设计有六方体结构,配合扳手,实现丝杠5的转动。由此,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丝杠5,即可实现第二活塞4在第二缸套3的活塞运动。
上述第一活塞2底端与第一缸套1封口端间具有腔A;第二活塞4的端面与第一缸套1侧壁间具有腔B;第一缸套1侧壁上开有流动通道,通过流动通道将腔A与腔B连通。上述腔A与腔B作为液压腔,内部盛装有润滑脂,通过第一活塞2与第二活塞4上的O型密封圈,实现液压腔的密封保压。所述润滑脂可采用常用润滑脂,如:钙基润滑脂。在本实用新型千斤顶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活塞2顶端与第一缸套1顶端齐平。
在操作时,通过扳手使丝杠5顺时针旋转,丝杠5带动第二活塞4一同向第一缸套1方向移动,腔B空间之间变小,使腔B内的润滑脂压缩,通过流动通孔,进入腔A内,进而推动第一活塞2向上移动。反之,逆时针旋转丝杠5,丝杠5带动第二活塞4一同反向移动,腔B空间之间变大,形成负压区,使腔A内的润滑脂沿小孔回流至腔B内;由于第一活塞2失去润滑油脂的支撑,会向下移动;进而实现千斤顶的升降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燕化正邦设备检修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燕化正邦设备检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7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