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火花深微孔加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27433.6 | 申请日: | 2014-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0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叶军;叶秋琴;孔文刚;丁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H7/02 | 分类号: | B23H7/02;B23H7/1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火花 微孔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火花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火花微孔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电火花加工采用微细电极在导电零件上加工微孔,具有加工孔径小、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汽车发动机、化纤喷丝板和医疗器械等制造领域。但在加工深径比较大的微孔时,加工过程中蚀除的废屑不易从深微孔中顺利排出,影响深微孔的加工效率和质量。为了顺利排出深微孔中蚀除的废屑,通常采用循环加工液的方法强行排出加工区的废屑,但随着孔深的增加,加工液难以进入孔底,此时则需要辅助采用诸如对工件或工具施加超声波振动或使工具振动的方法来促进废屑的排出,尽管如此,部分废屑仍然悬浮在加工液中并呈非均匀分布,极易导致局部短路或放电失常,从而造成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下降,甚至导致加工难以继续进行。于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丝振动伺服进给与旋转耦合的电火花深微孔加工装置,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解决现有技术电火花微孔加工效率与质量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火花深微孔加工装置,其创新在于:包括一相对固定的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旋转主轴,该旋转主轴通过轴承转动支承在壳体上;并由一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
所述旋转主轴为中空结构,在旋转主轴中空结构的腔内沿轴向设置一振动杆,该振动杆的一端与一高频振动器连接,高频振动器由定子和振子两部分组成,定子相对旋转主轴固定连接,振子与所述振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振动杆的另一端通过一弹性片分别与一伺服进给机构及旋转主轴下端面连接,该伺服进给机构由电极夹持送进机构和驱动进给装置组成,电极夹持送进机构的夹持轴线与旋转主轴的轴线同轴,电极夹持送进机构的下方设有用来对电极进行导向的导向器,该导向器相对旋转主轴或壳体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上固定设置一导电旋转接头,该导电旋转接头包括转轴和套设在转轴上的导电环,导电环相对于转轴转动设置,且导电环与转轴之间电导通,所述转轴与高频振动器的定子固定连接,导电环相对于所述外壳固定设置,以此实现对振动器、伺服进给机构和电极的旋转馈电;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旋转主轴、设于其内的振动杆、以及伺服进给机构、电极和导向器旋转;所述高频振动器的振子带动振动杆、伺服进给机构和电极相对于所述壳体和旋转主轴振动;所述伺服进给机构带动电极沿旋转主轴的轴线进给。
2、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极夹持送进机构包括一第一滚轮和一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中至少一者与一伺服电机传动连接,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所述电极为对称轴对称布置在电极的两侧,且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轴垂直于所述电极,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带动所述电极沿旋转主轴的轴向进给并旋转。
3、上述方案中,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一第一皮带轮和一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一同步带张紧传动,第一皮带轮与所述旋转主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的轴与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包括普通电机、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
4、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极可以穿设在导电旋转接头、高频振动器或振动杆通过伺服进给机构进入导向器。
5、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设置包括螺栓固定和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深微孔加工中旋转电极的同时又耦合了电极的高频振动,既更有效排除加工过程中蚀除的废屑,提高了电火花深微孔加工的效率和深径比,又提高了孔的圆度,综合提高了电火花深微孔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1、壳体;2、旋转主轴;3、轴承;4、振动杆;5、高频振动器定子;6、支架;7、导电旋转接头;8、电极;9、伺服进给机构;10、第一滚轮;11、第二滚轮;12、导向器;13、导向器架;14、第一皮带轮;15、第二皮带轮;16、同步带;17、电机;18、电机支架;19、高频振动器振子;20、导电旋转接头转轴;21、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7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风量防尘输风机
- 下一篇:一种海洋平台爬升齿条的切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