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余压惰性气体灭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24752.1 | 申请日: | 2014-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4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龚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安泰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C3/02 | 分类号: | A62C3/02;A62C37/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 地址: | 1102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惰性气体 灭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灭火熄火及冷却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余热余压惰性气体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我国目前工业的发展状况,余热余压惰性气体,如蒸汽等的应用领域很广泛。但在绝大多数工厂的余热余压惰性气体(蒸汽)都用于生产,对工厂的消防都会设计类似干粉、水喷淋、气溶胶等其他的灭火系统。如将原有的余热余压惰性气体(蒸汽)系统加以改造,利用原有的余热余压惰性气体(蒸汽)源分支设计余热余压惰性气体(蒸汽)灭火系统。在消防设计成本上会有大幅度的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余压惰性气体灭火装置。该装置集自动探测、自动启动、手动启动为一体,适用于需要消防设备和灭火熄火、冷却的场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余热余压惰性气体灭火装置,包括减压阀、装置外箱、安装支架及储气筒,其中储气筒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装置外箱内,所述储气筒的一端设有与进气管路连接的进气口,所述进气管路上设有减压阀和电磁阀、并端部设有可与气源连接的刚性快速接头,所述储气筒的上部设有多个出气口,各出气口分别连接一个出气管路,各出气管路上均设有电磁阀、并在端部设有与固定筛孔管连接快速接头。
所述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上分别设有进口压力表和出口压力表。所述各出气管路上设有与电磁阀并联的手动用球阀。所述储气筒的上部设有压力表和安全阀,所述储气筒的底部设有自动排水阀和检修用排气排水阀。所述装置外箱的底部设有万向导轮。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储气筒的外部包覆有保温隔热层。
所述装置外箱的内部设有位于储气筒上方的移动盘箱,所述移动盘箱内设有移动气体卷盘,所述移动气体卷盘上缠绕有与储气筒上设有的移动灭火出气管口连接的耐冷、耐热气体软管。
所述装置外箱内还设有防护用具箱、电气控制箱及检修工具箱,所述装置外箱的外部设有火灾报警器。所述火灾报警器、电气控制箱与防护区内设有的火灾探测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灵活、维护容易。
2.因余热余压惰性气体价格低廉,所以本实用新型成本及安装费均较低,是一种经济可靠的灭火系统。
3.本实用新型的灭火剂(气体)可以大量供应,灭火淹没性能好,可以扑救空间各点火灾。
4.本实用新型扑救高温设备火灾时,不会引起设备热胀冷缩的应力而破坏设备。
5.本实用新型将余热余压惰性气体用于生产工序,用于灭火、冷却、降温等,不额外增加企业的成本。
6.本实用新型对于我国目前研发和应用余热余压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将起到推动作用,更有效的发挥余热余压惰性气体灭火、熄火及冷却的性能,通过对智能化余热余压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的研究,拓宽余热余压惰性气体灭火、熄火及冷却等应用领域,提高余热余压惰性气体灭火的安全、可靠及有效性,带动整个消防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用于生产工序中,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减压阀,2为电磁阀,3为进口压力表,4为刚性快速接头,5为装置外箱,6为万向导轮,7为安装支架,8为高度调节装置,9为自动排水阀,10为检修用排气排水阀,11为固定筛孔管电磁阀,12为储气筒,13为电磁阀,14为手动用球阀,15为预置固定软管快速接头,16为出口压力表,17为与固定筛孔管连接快速接头,18为压力表,19为安全阀,20为移动气体卷盘,21为移动盘箱,22为防护用具箱,23为火灾报警器,24为移动卷盘紧急启动按钮,25为固定筛孔管紧急启动按钮,26为紧急停止按钮,27为电气控制箱,28为消防安全锤,29为检修工具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安泰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安泰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47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