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三位阀的胃-鼻饲泵管连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4686.8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5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宋彬彬;宋雨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彬彬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39/10;A61M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复***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位 鼻饲 泵管 连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三位阀的胃-鼻饲泵管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留置胃管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留置胃管成功后,压缩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连接胃管接头,开始胃肠减压。这种方法易将被单、护士手等地方弄脏。病患还通过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及给药、抽吸胃液,这些操作通过对胃管端部的插拔实现,频繁操作会增加护理工作强度,易导致漏液现象,致使接口处污染。专利申请号:201220209153.3公开了一种胃管-鼻饲泵管连接器,该连接器的采用塞入的插接方式连接,而且与胃管、鼻饲泵管等医疗器械也是这种插接方式,该方式容易造成污染,使细菌通过连接器进入到患者体内,不利于患者康复。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三位阀的胃-鼻饲泵管连接系统,操作简单,不需频繁分离胃管端口,减少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三位阀的胃-鼻饲泵管连接系统,包括三通管、三通阀,三通阀与三通管活动连接,三通管上设有三个支管,所述的三通阀包括阀体、把手、通孔,阀体上设有与三通管相对应的三个通孔,阀体端部与把手固定连接,把手上设有三个长支脚,每个支脚均与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的通孔直径小于三通管的支管内径。
所述的三通管的支管端部设有外螺纹。
所述的三通管内壁设有限位凹槽,三通阀阀体上沿径向设有8个凸起,凸起与凹槽相匹配。
所述的三通管的支管上设有限位套。
所述的三通管的支管与针筒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三通控制,实现了肠内营养、注入药物和水、胃肠减压等操作的无污染操作,减少了病患的感染源,病患得到了安全无污染治疗,为病患提供了良好的康复条件;同时,不需频繁分离胃管端口,避免胃液或流质外溢污染被服或操作者的手,避免了患者体内、体外的污染;简化了程序,无需夹闭胃管,无需重复操作,整洁美观;操作完毕,无需纱布包裹胃管外口,节约成本,此法同样适用于胃肠减压。只需旋转三通阀即可实现接口转换,操作方便,减轻了护理工作的强度,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胃管与负压引流器相通)。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肠内营养泵与胃管相通)。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三不通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注入温水或药物)。
图中:1-三通阀2-三通管3-针筒4-把手5-通孔6-阀体7-长支脚8-凸起9-胃管10-负压引流器11-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见图1-图5,一种带三位阀的胃-鼻饲泵管连接系统,包括三通管、三通阀1,三通阀1与三通管2活动连接,三通管2上设有三个支管,所述的三通阀1包括阀体6、把手4、通孔5,阀体6上设有与三通管2相对应的三个通孔5,阀体6端部与把手4固定连接,把手4上设有三个长支脚7,每个支脚均与通孔5位置相对应,便于在外部观察支管的通路情况,所述的通孔5直径小于三通管2的支管内径。三通管2的支管端部设有外螺纹,在不使用该支管时,方便旋紧封闭堵。三通管2内壁设有限位凹槽,三通阀1的阀体6上沿径向设有8个凸起8,凸起8与凹槽相匹配。
三通管2的支管上设有限位套11,用于与胃管9连接时限位固定。
三通管2的支管与针筒3相连接,针筒3另一端与负压引流器10(负压引流瓶)插接,或者通过该针筒3注入药物。
实施例:
三通管2相互垂直的两个支管端部设有外螺纹,另一个支管与胃管9插接,并通过限位套11限位固定,两个支管插接2ml针筒3,其中一个针筒3另一端内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10接头,另一个针筒3内接肠内营养泵泵管接头。
见图3,开始肠内营养时,旋转三通使胃管9与负压引流器10端相通抽吸胃液,确定胃管9在胃里后,旋转三通使胃管9与肠内营养泵相通,进行肠内营养泵入,见图4。在未行肠内营养时,将三通的旋转端口关闭,即当凹槽设置在相互垂直的支管之间时,将三通阀1旋转到与长支脚7对应的凸起8刚好与该凹槽对应时,双重防逆流,见图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彬彬,未经宋彬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4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萃取塔的新型出口结构
- 下一篇:一种微孔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