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体球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4156.3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5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傅贤超;唐英;张三峰;王兴猛;曹文;李闯;幸军;丁兆峰;李贤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8 | 分类号: | E01D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转体施工或其他结构转体施工时使用的转体球铰。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各种客货运专线的大力建设,相继出现许多需要跨越深沟峡谷或大型河道的桥梁,而对于这类桥梁的施工,通常需要采用桥梁转体法来进行。桥梁转体法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转体施工法由于具有经济、方便、可靠、不干扰交通、不间断通航、可跨深沟河流等优点,近年来采用该法施工越来越多。
目前常用的转体施工法是水平转体施工法。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水平转体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转体时,转体结构是否平衡;二是牵引动力的大小是否足以牵引转体结构进行转动。现有的转体球铰主要包括面接触并相互配合使用上球铰和下球铰,在桥梁施工中,转体结构均为大吨位结构,而下球铰作为转体施工的基础,安装时应当精确调整水平,以保证整个球铰处于水平状态以免桥梁转体时,转体结构因处于非平衡态而发生倾覆;另外,转体施工时,牵引动力的大小主要由转体重量和转铰间摩擦系数决定,当转体重量一定时,转铰间摩擦系数越小,所需的牵引动力就越小,因此,在转体施工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降低转铰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减小牵引动力,节约施工成本,同时进一步保证工程施工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体前可精确调平,并且转铰间摩擦系数小,所需牵引动力小,载荷大,安全可靠的转体球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转体球铰,包括上球铰、下球铰,所述下球铰与下转盘或承台结构之间设置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与下球铰之间设置球铰调平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球铰调平装置为连接下球铰与支撑骨架的螺栓结构,通过螺栓调整标高,将下球铰调节水平,并可使下球铰顶面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上球铰的下端面为凸球面,下球铰的上端面为与所述凸球面对应接触的凹球面,在所述凸球面与凹球面之间设置一耐磨塑料层,以减小上下球铰之间的动、静摩擦系数。
作为优选,所述耐磨塑料层粘接在所述下球铰的凹球面上,防止在转体过程中发生移位或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耐磨塑料层为聚四氟乙烯板,该聚四氟乙烯板上设置若干储脂坑,用于存放润滑剂,以进一步减小上下球铰之间的动、静摩擦系数。
为了进一步减小上下球铰之间的摩擦系数,所述聚四氟乙烯板上涂抹一层润滑硅脂,储脂坑内填充满润滑硅脂,在后续梁体浇筑时,可保证润滑硅脂等润滑剂不受外界环境污染,转动时在转体结构的压力作用下,润滑硅脂从储脂坑中溢出,并自动均匀涂抹在上球铰与聚四氟乙烯板之间的接触面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球铰的凸球面上涂抹一层润滑硅脂。
为了避免转体过程中,转体结构发生位移,所述上球铰与下球铰的中心间设置转动定位销轴,使上球铰和转体结构等绕该转动定位销轴的中心轴转动。
进一步的是,所述转动定位销轴的中心轴线与上球铰和下球铰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上球铰和下球铰均为钢球铰,既可增加转铰刚度,增大其载荷量,也可减小转铰接触面的摩擦系数。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体球铰不但能够在转体前精确调整水平,保证整个球铰始终处于水平位置,避免了转体过程中,转体结构因倾斜而发生倾覆,进一步保证了工程施工安全,而且还可以大大减小上转铰与下转铰之间的动、静摩擦系数,减小牵引动力,节约工程成本,整个转体球铰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或其他结构的转体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转体球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球铰的立面图。
图3为图2中的A-A示意图。
图4为支撑骨架的立面图。
图5为图4中的B-B示意图。
图6为上球铰的立面图。
图7为图6中的C-C示意图。
图8为聚四氟乙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D-D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K部大样图。
图中,1为上球铰,2为下球铰,3为支撑骨架,4为聚四氟乙烯板,5为转动定位销轴,6为螺栓,7为振捣孔,8为螺栓长条孔,9为螺栓圆孔,10为储脂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限定在以下实施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41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汇流条模块和供电单元
- 下一篇:一种电连接设备及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