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灾应急照明配电及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2957.6 | 申请日: | 2014-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7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达志;张勇;陈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4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灾 应急 照明 配电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应急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灾应急照明配电及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消防照明控制设计为“断电点亮”方式,即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每天24小时给火灾应急照明的蓄电池保持供电,蓄电池就处于充电状态,不给火灾应急疏散照明灯具的光源供电,灯具不会点亮。当发生火灾时,切断消防照明的供电电源,此时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给火灾应急疏散照明灯具的光源供电,灯具点亮。除切断其供电电源的控制外,配电线路中不设计任何控制电器。这种控制方式的火灾应急疏散照明灯具在平时不点亮,火灾发生时才点亮,这种依靠切断消防用电设施的供电电源来实现火灾应急疏散照明的强制点亮功能的控制方式,与现行电气专业相关设计规范中所要求的“火灾时必须保证消防设施供电的要求”不能协调一致。目前建筑楼宇内的火灾应急照明系统配电及控制方式大多采用“长亮”方式设计,即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火灾应急照明保持每天24小时通电运行,配电线路中不设计任何控制电器。这种火灾应急照明系统配电及控制方式中的火灾应急照明灯具长期工作,能耗较大,且每天24小时持续工作,灯具使用寿命低。且上述两种控制方式只适用于火灾应急疏散专用照明方式,对于两用型(正常时使用和火灾时使用)火灾应急疏散照明灯具,该方式无法实现其控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火灾应急照明配电及控制电路,它能耗低,灯具使用寿命长,且满足了消防规范的要求,且实现了两用型火灾应急疏散照明灯具正常时可开、可关,火灾时能强制点亮的控制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灾应急照明配电及控制电路,包括火灾应急照明配电箱,以及若干专用型火灾应急疏散照明灯具、疏散标志照明灯具,还包括若干两用型照明灯具,所述配电箱的输入端设置有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所述配电箱通过双电源回路供电,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电源侧的一组接线端子与市电电源电连接,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电源侧的另一组接线端子与备用电源电连接,所述配电箱内设置三段母线,分别为电源母线、疏散通道照明点亮母线、疏散标志照明灯具点亮母线,所述电源母线与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负荷侧电连接,所述疏散通道照明点亮母线通过第一交流接触器与电源母线电连接,所述疏散标志照明灯具点亮母线通过第二交流接触器与电源母线电连接,两个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分别通过火灾报警联动中继器的主触头电连接电源,所述火灾报警联动中继器的主触头的两端并联有手动控制按钮,所述配电箱的三段母线分别设有引出线,各引出线上均设置有出线断路器,所述两用型照明灯具和配电箱之间设有照明双控开关,所述照明双控开关的两个联线端子分别与配电箱的电源母线、疏散通道照明点亮母线的引出线电连接,所述照明双控开关的控制端子与两用型照明灯具的点亮接线端子电连接,两用型照明灯具的电源负接线端与零线电连接,所述专用型火灾应急疏散照明灯具的点亮接线端子与配电箱的疏散通道照明点亮母线的引出线电连接,专用型火灾应急疏散照明灯具的电源负接线端与零线电连接,所述疏散标志照明灯具的点亮接线端子与配电箱的疏散标志照明灯具点亮母线的引出线电连接,疏散标志照明灯具的电源负接线端与零线电连接,各灯具内设置蓄电池,用于作为备用电源,各灯具的充电接线端子与配电箱的电源母线的引出线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配电箱的输入端设置有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电源侧的一组接线端子与市电电源电连接,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电源侧的另一组接线端子与备用电源电连接。如果火灾发生时市电停电,则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自动切换与备用电源电连接,用于给照明灯具供电。配电箱由双回路电源供电。如果火灾发生时两回电源线路均停电,则每个灯具自带的蓄电池同样可以给照明灯具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未经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2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