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眩液晶会车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2916.7 | 申请日: | 2014-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6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博来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10 | 分类号: | G02C7/10;G02F1/1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会车 镜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镜片,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车辆夜间会车时对司机视觉产生干扰的防眩液晶会车镜片。
背景技术
开车的人都知道,夜间行车时,对面车道的车辆如果开了灯(特别是远光灯),对司机的视觉影响非常明显,甚至无法看清前方道路情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各类防眩目装置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比较典型的如CN88105949.8和89109699.X 文献中所记载,其根据对面车辆灯光情况来改变自己车灯的强度状态,从而降低自己的车灯给对面司机的影响,却没有考虑主动减低对面车灯对自己车的司机的影响。98100430.X文献中所描述,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板以某种方式固定在司机眼睛前方,用以遮挡部分对面车的灯光。由于这种装置的遮光板是放置在人脸的一侧,由左后方向右前方伸展,相对于使用者的双眼是不对称的,使得使用者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不一致,让人感到异样,容易疲劳。在挡光的同时带来了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夜间会车时的防眩液晶会车镜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眩液晶会车镜片,包括至少两个高透视区和至少两个低透视区,所述低透视区的两端设有电极;为表述方便将镜片分为左眼区和右眼区,与使用者的双眼相对应。其中,所述右眼区和左眼区分别至少有一个高透视区和至少一个低透视区。
光照度传感器,其包括至少一个对面车灯光探测器;所述对面车灯光探测器接收对面车灯光照射方向的光照度,其输出作为信号电压。
控制电路,包括光照度比较器和方波发生器, 方波发生器将光照度比较器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或者是方波;方波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低透视区两端的电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照度传感器还包括至少一个背景光探测器,所述背景光探测器接收除对面车灯光照射方向外的光照度,其输出作为背景光参考电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照度传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景光探测器和对面车灯光探测器前方的正透镜,所述正透镜(6)为一个或分别位于背景光探测器(4)和对面车灯光探测器(5)前方的两个。当采用一个透镜时,传感器应该这样放置,透镜的光轴指向正前方,背景光探测器放在透镜的焦平面上的光轴的左侧,信号光探测器放在透镜的焦平面上的光轴的右侧。
作为优选方案,右眼区和左眼区结构相同,左眼区具有一个高透视区和一个低透视区,两者的分界线包括一条自左下方到右上方或者自右下方到左上方的一条斜线,该斜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可以在15度到65度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右眼区高低透视区分界线的中点与左眼区中高透视区和低透视区的分界线的中点距离L为使用者的瞳距。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低透视区采用染料液晶片或者PDLC液晶片或者SHTN型液晶片或者TN型液晶片,所述高透视区为非液晶区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晶镜片采用染料液晶片或者PDLC液晶片或者SHTN型液晶片或者TN型液晶片;所述TN或SHTN型液晶片的低透视区贴偏振片;相应的高透视区不贴偏振片;所述用染料液晶或PDLC液晶的镜片的低透视区设有电极,而相应的高透视区不设电极。
作为优选方案,光照度比较器包括两路前放,一路放大器、运放比较器、和MOSFET光开关;背景光探测器(4)和对面车灯光探测器(5)的输出电压信号电压VS和参考电压VD通过各自的前置放大器进入运放器作比较。
作为优选方案,当对面车灯光照度比背景光高1.5倍到5倍之间或者两者的差值高于预设值M时,其中M取值为3Lux到30Lux,光照度比较器的MOSFET管被触发,电路将输出按预定比例放大了的信号通道的电压。
作为优选方案,当采用一个正透镜时,两个探测器都放在透镜焦平面附近,背景光探测器放在自己车行驶方向来光汇聚的位置,对面车灯光探测器放在对面车方向来光汇聚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博来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丹阳博来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29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