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电信号前置放大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2485.4 | 申请日: | 2014-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5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佩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428 | 分类号: | A61B5/042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355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信号 前置 放大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放大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心电信号前置放大电路。
背景技术
心电信号是一种典型的人体生理信号,具有生物电信号的普遍特征,比较微弱,幅度大约在0.1mV至5mV。心电信号是超低频信号,频率范围约在0.05Hz 至100Hz;心电信号通常伴有强烈的噪声干扰,主要有外部交流供电系统引起的50Hz工频干扰,内部肌电信号、呼吸波信号、脑电信号等引起的干扰,心电信号放大器电极与生物体接触产生的极化电压(极化电压表现为不稳定的直流信号,幅度可达300mV)的干扰等;心电信号是高阻抗信号源,阻抗从数千欧至数百千欧。
由于生物电信号幅度小、频率低并且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为采集和测量带来了难度,因此对心电信号前置放大电路有如下要求:
(1)高输入阻抗,应该在1MΩ 以上。
(2)采用高共模抑制比(CMRR)的差分放大电路,以抑制生物体心电信号携带的干扰。
(3)有较高增益和低漂移,心电信号前置放大电路电压增益应有数百倍。
(4)对直流信号不敏感,心电信号前置放大电路应该是一个超低频交流信号放大电路,以抑制极化电压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电信号前置放大电路,具有高输入阻抗,能够抑制生物体心电信号的干扰,具有高增益和低漂移,对直流信号不敏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电信号前置放大电路,其特征是,包括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共模取样驱动电路,阻容耦合电路,以及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所述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的双输入端与生物体接触电极连接,双输入端依次经过共模取样驱动电路和阻容耦合电路与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的双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共模取样驱动电路包括第三运算放大器U3、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阻容耦合电路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阻R6和电阻R7,所述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包括仪表放大器A1和压敏电阻R8;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向输入端分别与生物体接触电极连接,反向输入端之间串联电阻R3,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分别串联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串联电容C1后与仪表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串联电容C2后与仪表放大器A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正向输入端分别经过电阻R4和电阻R5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连接,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经过电阻R6和电阻R7与仪表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和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8为仪表放大器A1的外接增益调节电阻。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均采用OP07CS芯片。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仪表放大器A1采用AD620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采用由两个OP07CS芯片组成的并联型双运放仪器放大器,并联型双运放仪器放大器的优点是不需精密的匹配电阻,理论上它的共模抑制比为无穷大,且与其外围电阻的匹配程度无关。但并联型双运放仪器放大器的输出为双端差动输出信号,如果仅用单端输出信号时将不再具有这一优点,所以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采用集成仪用放大器AD620,将双端差动输出信号转换为常用的单端输出信号。集成仪用放大器具有较优良的性能,但由于其共模抑制比正比于差模增益,而同时器件存在较高的失调电压和通常信号源中存在较大的直流偏移电压(如检测生理电信号时的极化电压和传感器中的零点偏移电压),在直接应用集成仪用放大器作为前置放大器时并不取得最高的共模抑制比性能,于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集成仪用放大器并采用阻容耦合电路隔离直流信号,因而可使得集成仪用放大器取得较高的差模增益,从而得到很高的共模抑制比性能。共模取样驱动电路使得共模信号不经阻容耦合电路的分压直接加在集成放大器的输入端,避免了由于阻容耦合电路的不匹配而降低电路整体的共模抑制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未经山东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24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