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浓缩液回灌单元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1670.1 | 申请日: | 2014-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0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史东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3/04;E03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7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缩 液回灌 单元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浓缩液回灌单元的布置结构,用于垃圾渗滤液的浓缩液以回灌方式进行环保降解处理。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的浓缩液水质可生化性较差、电导率高较难被生化处理。传统的如生物曝气、混凝沉淀、活性碳吸附、蒸发干化、树脂吸附、微电解、焚烧、高级氧化等处理方法,不是由于处理成本高,就是运行操作难度大,实际应用情况均不理想。
回灌处理作为一种较为新型有效的浓缩液处理工艺被推广应用。如中国专利CN102060337A即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或其浓缩液的回灌单元及其回灌方法,采用石笼回灌单元,进行垂直回灌和水平回灌相结合的回灌方式,解决垃圾堆体渗透性差的问题。
布置结构更合理有效的回灌单元,是本技术领域内技术人员思考及实践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浓缩液回灌单元的布置结构,通过竖井、水平井、布水管及两种密度回填层的组合布局,得到更高效率的处理效果。
具体的布置结构如下:回灌单元包括垃圾填埋层,在垃圾填埋层
内开设至少一个竖井或水平井,在竖井或水平井的中部排设布水管,并且,在竖井或水平井的底部铺设碎石回填层,在碎石回填层上部铺覆粘土回填层,在竖井布水管或者水平井布水管的外部套设外套管。
有以下三种方案的选择:单独只竖井作为垂直回灌单元结构、或者单独只设置水平井作为水平回灌单元结构、或者设置竖井和水平井组合作为垂直水平组合井回灌单元结构。
竖井的开挖深度优选在0.5m-3m之间,碎石回填层的填埋厚度优选在在0.4m-2.5m之间,粘土回填层的填埋厚度优选在0.1m-0.5m之间,碎石的直径选择在15mm-35mm之间,具有很好的渗透处理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对中小型覆盖面积的填埋场具有普遍适应性,根据现有垃圾
填埋场的条件,可以灵活选择垂直或者水平回灌的方式,有效合理的布局,解决了垃圾堆体渗透性差的问题。
2、通气良好,回灌水利负荷高,处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浓缩液垂直井回灌单元的示意图。
图2为基于图1的浓缩液垂直井回灌单元的1-1剖面示意图。
图3为基于图1的浓缩液垂直井回灌单元的布水管结构详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浓缩液水平井回灌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基于图4的浓缩液水平井回灌单元的2-2剖面示意图。
图6为基于图4的浓缩液水平井回灌单元的布水管结构详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浓缩液垂直水平组合井回灌单元的示意图。
图8为基于图7的浓缩液水平井回灌单元的3-3剖面示意图。
图9为基于图7的浓缩液水平井回灌单元的布水管结构详图。
图中标号说明:1.垃圾填埋层,21.竖井,22.水平井,3.碎石回填层,4.粘土回填层,5.外套管,6.布水支管,60.竖井布水管,60’.水平井布水管,61.布水管实壁段,62.布水管开孔段,63.封头,7.法兰,8.球阀,9.变频压力控制进水泵,10.浓缩液贮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浓缩液垂直井回灌单元的布置结构,垂直井回灌单元包括垃圾填埋层1,在垃圾填埋层1内以20m见方的方形的四个角上各开设一个3m深直径为2m的竖井21,在竖井2中铺设2m—2.5m厚度的碎石回填层3,在碎石回填层3上部铺设0.5m—1m的粘土回填层4,在竖井21的中部竖向排布入2.5m深度直径在DN500mm-DN1500mm之间的外套管5,外套管5中心排设2.5m深度的布水管6。
其中,竖井21中的竖井布水管60之间通过布水支管6连通,通过法兰7和球阀8控制进水量。布水支管6可以以H型排设,也可以以X型排设,布水支管6与浓缩液储存罐10的出水管连通,并且在出水管上设置变频压力控制进水泵9,并对应设置球阀8进行进水控制。
如图3所示,竖井布水管6的管段由上至下设置成布水管实壁段61和布水管开孔段62,布水管实壁段61和布水管开孔段62比例取3:1,布水管开孔段62管段纵向孔距设置成100mm,径向孔径设置成10mm,并且在布水管开孔段62下端设置封头63。外套管5和布水管6的材料均可以选择HDPE、PP、PE或聚丙烯。
另外,在垃圾填埋层1表面需要覆盖一层0.5mm或1mmHDPE膜,用来阻隔外来雨水的入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未经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1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