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盘式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1258.X | 申请日: | 2014-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3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谢维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展五金塑胶制品(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L1/02 | 分类号: | B62L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地址: | 21542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 车盘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刹车领域,更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随着自行车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和人们对绿色出行的更高要求,自行车越来越多地用于日常生活中,因而,在改善自行车性能方面,研究者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特别是关于自行车制动器。当前使用的自行车制动装置主要有盘式和鼓式两种类型,盘式制动器由于其反应迅速、稳定性和散热性好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盘式制动器一般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制动手柄上的卡钳和固定连接到车轮的毂上的盘式制动盘,其中盘式制动盘与轮毂的连接方式有几种,例如,通过一轴套与毂上的相应的花键相配合连接和一锁定环来将制动盘保持住。但是此种连接方式稳定性、散热性也不够好,且安装复杂,因而在此领域中亟需一种改进的自行车盘式制动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盘式制动器,该制动器毂结构更简单,装配效果更稳定且散热性更好,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盘式制动器,包括:
制动盘;
毂轴,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毂轴的轴心线在第一轴端与第二轴端之间延伸;
毂壳,其包括相对的第一毂壳端和第二毂壳端,毂壳可转动地连接到毂轴上;
制动盘连接件,其设置在第一毂壳端上,制动盘连接件具有管形本体和由管形本体的底部外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凸台,管形本体具有远离环形凸台的自由端部,且管形本体的内表面具有内螺纹;
安装轴套,其能够与制动盘相连接,安装轴套具有开设有中心孔的轴套本体和由轴套本体的外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盘连接部;及
锁定件,其具有管形部和由管形部的底部外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凸缘,管形部的外表面具有能够与制动盘连接件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制动盘连接件的管形本体的外表面的截面外缘呈多边形,环形凸台在面向管形本体的自由端部的端面上开设有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凸起,安装轴套的轴套本体的中心孔的内表面的截面外缘也呈多边形,使得该内表面能够与制动盘连接件的管形本体的外表面相配合,轴套本体在面向制动盘连接件的端面上设置有能够与多个凸起相配合的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凹坑,当锁定件的管形部的外螺纹与制动盘连接件的管形本体的内表面的内螺纹相配合连接时,安装轴套的中心孔的内表面与制动盘连接件的管形本体的外表面相配合,且制动盘连接件的多个凸起与安装轴套的多个凹坑相配合,使得锁定件和制动盘连接件将安装轴套保持住。
优选地,凸起与管形本体相间隔开,且环形凸台上在对应于凸起与管形本体之间的间隔处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通孔,轴套本体上在对应于凹坑与中心孔之间的间隔处开设有与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通孔相对应的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通孔,且当锁定件和制动盘连接件将安装轴套保持住时,制动盘连接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通孔能够与安装轴套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通孔相配合形成通风孔。
优选地,锁定件的凸缘的外边缘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凹陷。此处,所设置的多个凹陷主要起到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形成风切作用,安装轴套及制动盘连接件上的第一、第二散热通孔形成的通风孔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行车噪音,并提高散热效果并防止通风孔堵塞。另外,自行车行驶时,锁定件的环形凸缘外边缘上的凹陷在运动时形成气流,气流通过外螺纹511与内螺纹311相配合处的缝隙进入,散热性好。
更优选地,锁定件的凸缘在背向管形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此处,凹槽的设置主要是起到偏于操作的作用。制动器毂在安装时,锁定件上的外螺纹要与制动盘连接件上的内螺纹相配合,需要手动操作,可通过扳手与凹槽的配合使得安装更容易,且用力更稳定,整个制动器毂的安装更协调。
优选地,轴套本体上在其外边缘与凹坑之间开设有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三散热通孔。
更优选地,第一散热通孔紧靠凸起的面向管形本体的内侧面处设置,即,第一散热通孔的位置与凸起的位置相对应,而第二散热通孔与凹坑的位置相对应,当凸起与凹坑相配合连接时,第一散热通孔与第二散热通孔相连通形成通风孔。更进一步优选地,第三散热通孔的位置与第二散热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但分别位于凹坑相对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展五金塑胶制品(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宏展五金塑胶制品(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12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