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束固定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0585.3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1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单海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固定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汽车大量进入普通家庭。汽车产业竞争激烈,同时消费者对汽车的可靠性要求提高。现代汽车整车配置越来越高,整车电器控制回路很多,导致线束分支较粗,在布置汽车线束时,由于系统附件之间以及附件与车身之间的间隙较小,线束布置空间十分有限,线束通过时存在磨破的风险,对整车电器性能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改进线束保护方式,提高安装可靠性是线束设计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通常,线束需要配设外部保护装置,以防止被车内各种锋利的钣金等零部件损伤。例如,公告号为CN201146350Y,公告日为2008年11月5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线束套管,该线束套管将线束套于其内,避免其他零件对线束的干扰,减少线束随车震动而产生的磨损,从而有效保护线束,保证安全。该线束套管端口部位的线束仍然存在磨损的风险,通常在线束套管端口的线束上缠绕胶带或者套设波纹管,以防止磨损。但是,缠绕胶带或者套设波纹管在线束上,线束装配进入线束套管比较困难,不易操作。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可以防止线束套管端口处的线束发生磨损的塑胶件,其呈开口环状,侧身外表面设有带导向斜面的凸台。塑胶件被闭合并装入线束套管的过程中,凸台挤压进入线束套管侧身的孔中,其后塑胶件变形恢复,与线束套管固定连接。但是,该结构的塑胶件不能对线束进行有效固定,因而线束会在线束套管中晃动,进而产生磨损。另外,塑胶件受到向其中心的力而闭合时容易产生错位,进而使凸台从线束套管侧身的孔中滑脱,使塑胶件与线束套管的装配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线束保护装置不能牢靠固定线束,容易造成线束磨损,从而提出一种能解决该问题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束固定保护装置,包括线束套管、以及插入所述线束套管内,一侧开口的环状的弹性管,所述弹性管与所述线束套管之间设有限位结合结构,所述弹性管一端管口处的部分侧壁轴向延伸形成伸出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出部形成于所述弹性管开口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管开口的另一侧的侧面具有台阶,所述台阶在所述弹性管开口处闭合时,抵住所述弹性管的设有所述伸出部的开口侧朝管中心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出部的上端面具有翻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管的上端面具有翻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边设有三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弹性管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具有导向斜面的凸台,以及成型在所述线束套管侧壁上,在所述导向斜面的导向下,适合所述凸台卡入的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管为塑胶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由于弹性管一端管口处的部分侧壁轴向延伸形成伸出部,这样可以采用胶带将线束捆绑在伸出部上,防止线束在线束套管内晃动,造成线束磨损。
2、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由于伸出部形成于弹性管开口的一侧,这样方便生产成型,提高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由于弹性管开口的另一侧的侧面具有台阶,这样即使固定有线束的伸出部受到向内的力而具有朝弹性管中心移动的趋势,台阶将抵住弹性管的设有伸出部的开口侧,使伸出部不致发生朝弹性管中心变形,从而避免弹性管开口处闭合发生错位而致使弹性管从线束套管中脱出。
4、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由于伸出部的上端面还具有翻边,这样更方便将线束与伸出部固定时,对胶带或者绑带的使用。
5、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固定保护装置,由于弹性管的上端面具有翻边,可以使弹性管在固定连接的线束套管内不能下移,从而固定连接更牢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0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