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排水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9868.6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4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蒋玮;沙爱民;肖晶晶;王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24 | 分类号: | E01C11/24;E01F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史玫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排水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雨水处理系统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排水路面的雨水处理系统设计。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的地表逐步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和密实不透水的路面铺装所覆盖。导致暴雨时,地面径流量急剧增高,很快出现峰值,加重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是引发城市内涝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采用排水路面有利于缓解这一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排水路面采用的空隙率为15%~25%左右的大孔隙路面混合料铺筑路面,雨水降落到地面后,不会马上在路表形成径流,而是流入路面材料的孔隙中去,并暂时存留在路面中,因而可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同时,排水路面路表没有积水,雨天行车不会产生水漂和水雾,大大提高行车安全性;此外,排水路面的大孔隙能够吸收行车过程中轮胎与路面产生的噪声,降低环境噪音3~6dB,综上优点,排水路面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排水路面的雨水处理系统设计是保证其排水功能的重要前提。《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中介绍了类似多孔沥青路面的排水设施,如图4所示。但由于道路等级、雨水汇集面积和路面结构设计等实际情况的差异,排水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可能存在不同,需要多种排水系统设计以满足不同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和道路周边环境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排水路面雨水处理设施。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设施包括路面层、排水基层和道路基层,所述路面层位于所述排水基层上方,所述排水基层位于所述道路基层上方,沿道路方向,在所述排水基层两侧设有透水层;所述透水层中设有纵向排水管道,所述纵向排水管道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排水基层的孔隙率大于所述路面层的孔隙率;
所述透水层的孔隙率大于所述排水基层的孔隙率;
路面地表水依次渗入路面层、排水基层、透水层后经通孔进入纵向排水管道后被排出。
优选的,所述路面排水设施还包括横向排水管道,所述横向排水管道与所述纵向排水管道连通,被排的路面水从纵向排水管道进行横向排水管道被排出。
优选的,所述路面层与排水基层之间铺设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的孔隙率小于所述排水基层的孔隙率。
优选的,所述路面层的孔隙率为18%~23%。
优选的,所述排水基层的孔隙率为20%~24%。
优选的,所述透水层的的孔隙率为25%~40%。
优选的,所述中间层的孔隙率为20%~23%
优选的,所述排水基层与所述道路基层之间设有隔渗层。
优选的,所述纵向排水管道上的通孔总面积大于80cm2/延米。
优选的,所述纵向排水管道外包覆有保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设施采用路侧排水管和级配碎石材料代替排水边沟,施工工艺相对简单,通过调整所布设的排水管管径和级配碎石的空隙率可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降雨量的排水要求。使得雨水能够从路面内部和两侧顺畅的流入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系统,为排水路面的雨水处理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案。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设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代码表示:1-路面层、2-中间层、3-排水基层、4-道路基层、5-纵向排水管、6-横向排水管、7-透视层、8-隔渗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是指道路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设施包括路面层、排水基层、道路基层、位于路侧的侧壁带孔的纵向排水管道。路面地表水依次渗入路面层、排水基层、透水层后经通孔进入纵向排水管道后被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路面层的铺筑材料为沥青混合料。
为了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可在路面层与排水基层之间铺设中间层,中间层的铺筑材料为多孔沥青混合料或多孔水泥混凝土,孔隙率为20%-23%。
排水基层或中间层和排水基层铺筑时,在两侧各留出20cm~35cm宽的空白区域,在此区域底部中间位置铺设纵向排水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98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驶路径应用物的自动分送
- 下一篇:竹基复合板竹材碾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