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格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9749.0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8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张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20 | 分类号: | A47J36/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郭玲 |
地址: | 20217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蒸格。
背景技术
健康饮食已经成为人们的饮食追求,传统的炒菜和烧菜,油锅的温度较高,通常在150-200摄氏度以上,蔬菜在这种高温下,会流失大量水分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而且油温如果过高还会产生致癌物质。蒸菜,是一种将原料装于器皿中,以蒸气加热,使调好味的原料成熟或酥烂入味的烹调方法。“蒸”是采取蒸气加热的方法,将食物蒸熟,由于食物不直接与水接触,食物的营养价值均保存于食物中,不易遭受破坏,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口感好。蒸荤菜可使肉质细嫩,爽滑可口,不干硬,不燥结,保持好的口感;蒸素菜,可使色泽新鲜、脆嫩清香。“蒸”是烹调用油最少的一种烹饪方法,对于一些含油脂,如肉类等食材,会随着蒸气的温润把过剩的油脂释放出来,减少油腻,如吃惯了油腻食物的人们,改变一下饮食习惯,改吃蒸的菜,不但可以品尝到鲜嫩的美味,还能更多的摄取食物营养,且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所以,蒸菜的特点是保持了菜肴的原形、原汁、原味,比起炒、炸、煎等烹饪方法,蒸出来的菜肴所含油脂少,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存菜的各种营养素,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传统的蒸格底部通常是平的,在蒸食物时,锅盖上的水滴会滴下来、落在蒸格内并堆积在底部,使得食物被浸泡,影响食物的口感。随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蒸格,底部带有多个透气孔,使得水能从其中流出,不会浸泡到食物,但是在蒸食物的量比较多时,蒸汽无法迅速到食物的上层,容易造成食物受热不均匀,部分先熟的情形,既影响口感又浪费能源。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02537233U公开了一种蒸格,包括上层部分和下层部分,所述上层部分、下层部分共同围成蒸格内腔,所述上层部分和下层部分之间还通过台阶过渡连接,所述下层部分的底部平面设有多个气孔,所述台阶上裹有密封件。所述下层部分的侧壁上也设有多个气孔,所述下层部分与台阶通过连接平面连接,所述连接平面上也设有多个气孔。但是该蒸格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使用该蒸格蒸食物时,食物的侧面和底面先受热,无形中延长烹饪时间,同时影响食物口感;另外,该蒸格的手柄与上层部分连接部牢固,特别是在长期使用后手柄容易出现松动现象,影响蒸格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耳柄连接可靠、且更节省烹饪食物时间的蒸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格,包括蒸格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蒸格本体侧壁的两个对称分布的耳柄,所述蒸格本体的底部为蒸格底部,所述蒸格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气孔,该蒸格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设有一呈圆台形、且向上延伸的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与第二透气孔相连通的第一透气孔;所述蒸格本体的侧壁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脚,所述连接脚包括衬板和设在衬板两侧中间处的凸缘,所述衬板包括固定部和设在固定部两端的弹性卡接部,所述固定部与蒸格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凸缘和耳柄通过一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卡接部呈V形,所述耳柄中设有一收容所述连接脚的容腔,所述连接脚塞入容腔中后,弹性卡接部与容腔为紧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的侧壁下边缘与所述蒸格底部为点焊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透气孔的圆心均匀排列、且位于多个同心圆上。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透气孔的圆心均匀排列、且位于多个同心圆上。
进一步地,所述蒸格底部还设有多个凸压孔,所述凸压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透气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凸压孔的圆心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且凸压孔有六个。
进一步地,所述蒸格本体的侧壁设有一向外凸起的支撑台阶,该支撑台阶位于耳柄的下方。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蒸格,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蒸格设计新颖,成本较低,工艺简单,并且在蒸食物时极大地缩短了烹饪时间;该蒸格的本体和耳柄之间采用造型独特的连接脚连接,使得耳柄长期使用后不会再出现松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格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脚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耳柄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6的左视图。
图9为图8的A-A向剖视图。
图10为连接脚与耳柄的装配图。
图11为图1的B圈放大图。
元件标号说明
1蒸格本体 11蒸格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97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