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贴片机取料吸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8059.3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2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孙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倍辰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30 | 分类号: | H05K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片机取料吸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SMT加工领域的贴片机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贴片机取料吸嘴。
背景技术
SMT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缩写,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根据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现在多采用贴片机贴装各种不同的线路板。在贴片机贴装过程就要用真空流通道吸嘴吸起元件后,放置到线路板上。
根据不同是元件所需要的吸嘴大小也不同,为了适应不同的元件,现有贴片机的吸嘴多采用可以更换的吸嘴,但是现有的贴片机吸嘴都是将吸嘴进行整体更换,这样反复多次更换吸嘴会造成吸嘴的密封性能下降,影响吸嘴的吸力,导致故障率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更换吸嘴又不影响吸嘴吸力的贴片机取料吸嘴。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贴片机取料吸嘴,包括:吸嘴杆、与吸嘴杆可拆卸连接的吸嘴,其特征在于,吸嘴杆与吸嘴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吸嘴包括:与吸嘴杆连接的吸嘴连接部、与电子元件接触的可拆卸的吸嘴头部;所述吸嘴连接部与吸嘴杆连接处设有限位台阶,所述吸嘴杆与吸嘴连接部连接处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和限位台阶之间设有垫圈;所述吸嘴连接部与吸嘴头部连接处设有内螺纹,所述吸嘴头部设有与吸嘴连接部连接的凹槽,所述凹槽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连接螺纹。
前述的贴片机取料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头部为上表面直径大于下表面直径的圆柱台。
前述的贴片机取料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连接部内部设有过滤装置。
前述的贴片机取料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碳纤维过滤网。
前述的贴片机取料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过滤网的过滤孔径为0.5~1.0mm。
前述的贴片机取料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为碳纤维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可拆卸的吸嘴头部能够满足不同电子元件对吸嘴的要求,这样即方便更换吸嘴,又不会影响吸嘴整体的密封性。过滤装置的设置,也是为了阻挡灰尘不影响吸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吸嘴头部与吸嘴连接部分离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0-吸嘴,11-吸嘴连接部,111-内螺纹,12-吸嘴头部,13-凹槽,131-连接螺纹,14-过滤装置,
2-吸嘴杆,3-弹簧,4-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所示的贴片机取料吸嘴,包括:吸嘴杆2、与吸嘴杆2可拆卸连接的吸嘴10,吸嘴杆2与吸嘴10之间设有弹簧3,弹簧3在吸嘴杆2和吸嘴之间的起缓冲作用,增加了吸嘴10上下活动时的缓冲,保护了吸嘴10和吸嘴杆2。吸嘴10包括:与吸嘴杆2连接的吸嘴连接部11、与电子元件接触的可拆卸的吸嘴头部12。吸嘴连接部11与吸嘴杆2连接处设有限位台阶,吸嘴杆2与吸嘴连接部11连接处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和限位台阶之间设有垫圈4。如图2所示,吸嘴连接部11与吸嘴头部12连接处设有内螺纹111,吸嘴头部12设有与吸嘴连接部11连接的凹槽13,凹槽13设有与内螺纹111配合的连接螺纹131。通过内螺纹111与连接螺纹131的螺纹旋转连接,可以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及寿命。贴片机工作时,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口径的吸嘴头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吸嘴头部12为上表面直径大于下表面直径的圆柱台,因为吸嘴头部12设有凹槽13,使得吸嘴头部12的强度降低,吸嘴头部12采用圆柱台设计可以增加设有凹槽13的吸嘴头部12的强度,使其在上下活动的吸附过程不易损坏。
贴片机的工作空间中含有大量的灰尘,为了阻挡灰尘进入吸嘴内部、影响电机工作、防止吸嘴的吸力下降,吸嘴连接部11内部设有过滤装置14。优选地,过滤装置14为碳纤维过滤网,碳纤维过滤网的过滤孔径为0.5~1.0mm。这样过滤网14的强度大,能够阻挡颗粒较大的灰尘也不影响吸嘴工作。
为了增加吸嘴杆2与吸嘴连接部11之间的密封性,垫圈4为碳纤维垫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倍辰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倍辰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80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